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怎样才有生命力?贵州省遵义市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载体,使文明之花在山乡农家里灿烂绽放。
走进桐梓县“四在农家”创建点,每家最显眼的位置都悬挂着古色古香的“家训”。“无私才能无畏、有志方可有为”,“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手”,“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这对教育孩子有好处,对家长也是教育”,当地的老百姓说。在文化品位提升的同时,谦让、和谐、互助的良好风尚悄然形成。
这只是遵义“四在农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村里办起了自己“土”味十足的艺术节,开起了自己喜爱的“农民书屋”,有了自己的文化技术学校。还有演讲比赛、文艺汇演、体育比赛,以前只是电视里才看到的景象,如今成了农民常盼常有的赏心乐事。
据介绍,“四在农家”创建以来,以富民为基础,通过引导农民学科技、学文化、学政策、学法律,倡导讲文明,树新风,改陋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农民真正成为了创造文明、享受文明的主人。截至去年8月,遵义共建成2500个创建点,图书室3200间,文体活动场地3000个,覆盖全市所有乡镇,惠及百姓一百多万人。过去牌桌、酒桌是老百姓闲时的选择,现在,农民书屋、科技培训班、远程教育放映点成了老百姓最喜爱的去处。在余庆县,通过参加农村职业技能培训,获得“绿色证书”的老百姓每年递增10%以上,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50%,创建点农户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真正实现了文明与富裕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