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前,我抱着学成报国的心情给素未谋面的黄克智先生写了封信,希望能够直接聆听黄先生的教诲。很快就收到了黄先生热情的回信。这封回信,使我深受鼓舞,毅然回国,来到了仰慕已久的清华园。
刚到清华大学,黄先生帮助我购置科研设备,申请科研启动基金,鼓励我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女儿插班到附小
黄先生不但在生活上关心我们,更以其严谨踏实的学风感染我们。我每向黄先生请教一个问题,他都要举一反三澄清我所有的模糊认识。十年时间,我成为全国力学学科第一个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优秀创新群体中的成员,离不开这位良师益友。
为培养造就一支学术梯队,黄先生千方百计从国内外引进人才,并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在学术进取上创造良好的条件。他将自己的学术职务让给年轻教授,将他们推向学术界,使他们有机会施展才华。现在这支梯队已经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学术群体。
1978年,科学的春天刚刚来临,黄先生等几位教师发起了固体力学讨论班,每周一次。几乎力学界的中外名人都在这个讨论班上做过报告,一批批青年教师和博士后在这里锻炼成长,一代代研究生从这里熏陶感悟,它成为获取灵感不断创新的摇篮,而黄先生就是这个讨论班的“大班长”。
2003年春季,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黄先生坚持给博士生上“固体本构关系”课程。他送给我们一张他在近春园荒岛与研究生讨论课题的照片,名曰“荒岛好读书”,使我们感受到他沉着乐观、追求科学的精神。黄先生集教育家和科学家于一身。他的学生有两名成长为中科院院士。1991年,黄先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吸收他为外籍院士。2004年,他荣获首届清华大学突出贡献奖。黄先生以其真才实学教育人,以其创新进取鼓舞人,以其高尚品德感召人,以其身体力行带动人。一个人的眼中要有榜样,心中要有目标,能够在黄先生身边学习和工作,就找到了一个可为之奋斗的参照系,尽管道路艰辛,但是果实丰硕。(作者为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