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卫和世大使相识是在北京。后来他离任回国,我被派到菲律宾工作,我们便成了朋友。
1981年,时任菲外交部长助理兼外交部经济办公室主任的卫先生第一次访华。19年后,卫先生以菲律宾驻华大使的身份来到中国。他说:20年沧海桑田,中国人创造了奇迹,展现在我眼前的变化令人难以置信。最明显的变化是中国人富起来了
卫先生说,1986年我第二次访华,邓小平先生提出的改革开放国策使中国大地如浴春风,中国逐渐鲜活起来。2000年,我第三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发现从北京到纽约到欧洲的大都市,已很难看到物质上的差异。宽阔平整的大道,林立的高楼,衣着时髦的年轻人和一脸忙碌的上班族。他们穿梭于都市的地铁、轻轨、私家车、公车,普通话之外也畅响着英语、法语、俄语、德语等,文化中心、歌剧院、酒吧、别具风情的餐馆成了都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北京有的,纽约、欧洲也有,或者说这些纽约、欧洲有的,北京也有。中国人确实富起来了,这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一个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实属不易,中国政府和人民创造了奇迹。
与城市风貌变化同样明显的是中国人的思维。卫大使说,1981年初次访华时,意识形态仍主导着中国人的思想。2000年至2003年任驻华大使期间,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我聘请了一位中文老师,收看中央电视台节目成为每天的必修课,阅读英文版中国历史文化政经书籍成了一种享受。那几年,走访了北京30多处历史文化遗址,到广州、云南、四川、新疆、大连、上海等地考察。中国有句古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迢迢万里行程中,我发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变了――多元化、现代化,一种更为开放的思维方式,取代了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式思维。儒家文化在社会伦理道德领域复兴。我在研究孔子文化,儒家思想中重亲情、重家庭以及尊师尊老等观念,都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道德支柱,发展中的中国更需要承袭传统文化的精髓。我很高兴看到一些阐释《论语》的书在中国很畅销。这些表明中国人期待道德价值回归与经济发展并存,这是可持续发展社会应遵循的规则。
中国的城市建设充分展现了中国人开放的思维。云南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仍保留着完美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大连作为一个海滨城市没有因经济发展而显得凌乱,仍给人小巧精致的感觉;上海这个东方的纽约或者巴黎,仍能在摩天大楼之间开辟出复古的“新天地”等等。在中国,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中国人的新思维。
作为菲律宾驻华大使,卫先生感受最直接的还是中国奇迹般的变化,给菲中经贸和菲律宾旅游业带来的发展契机。他说,上世纪70年代菲中建交时,两国贸易寥寥无几。现在,菲中贸易额已超过230亿美元。上世纪80年代,菲使馆签证处总是非常冷清;现在,签证处前排起了长队。每年有13万中国游客访菲,中国成为菲律宾的第四大旅游客源国。正如阿罗约总统所言,我们应该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列车来振兴菲国经济。卫大使最后说,他已收到一位北京朋友的邀请,2008年相约北京,共享奥运盛事。他衷心希望能实现此约。(本报马尼拉9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