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上,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气温上升是已知的,然而未知或不确定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会引起平均地表气温上升多少度?全球气温的升高对大气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哪些地区会变暖,哪些地区会变得更冷?另外,我一直在关注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若干年后,我们子孙后代的生活究竟会有
对发达国家来说,国内生产总值的每个部分都将受到气候影响,制造业、采矿业、金融业、甚至医疗业――比如开胸手术――都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对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更加缺乏对于气候变化的免疫力,这些国家最主要的产业――农业将直接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热带疾病会向南北双向传播。
那么为了应对全球变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首先各国政府要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件事情,包括没有签署和已经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国家。在这方面,德国、俄罗斯和英国三个国家做得不错,他们因为电子技术的发展,更有可能实现《京都议定书》的目标。
另外,不能寄希望用排放指标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京都议定书》确定了签署该条约的发达国在2008-2010年间的排放指标,但指标并不是一种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工具。因为任何国际条约都不可能确定温室气体的最终浓度应该是多少,即使采取这种指标,也很难付诸实施。《京都议定书》甚至没有规定以何种机制,何种形式处罚那些排放不达标国家。外交手段、经济手段还是军事手段?无论采取哪种处罚形式,建立一种执行排放指标的机制都需要很长时间。
想要建立一种机制来解决气候问题,不能强求全世界190多个国家都参与,要先吸收一些能够认真对待这个问题的国家;同时必须承认发展中国家很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他们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够获得对气候变化的免疫力,即发展中国家不应该牺牲自己的发展来减缓气候变化。究竟什么样的机制才是有效的?只有和平时期各个国家认真参与的国际机构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所有参与国家必须做出认真的承诺。这个承诺并非指标性承诺,而是行动性承诺,他们应该增加税收,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科学研究。
托马斯・谢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二○○五年与罗伯特・奥曼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