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是谈谈打打,打打谈谈,共打了22天;
七七事变不是从北京城外向城里打,而是从丰台由东向西打的,宛平城固若金汤,始终未被敌人攻破;
七七事变,在?龙庙一役,中方驻军两个排六十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日本方面死伤数倍于我。”
……
七七事变虽说是抗日战
抢救一段历史
七七事变的资料存留不多,因为在抗战之初,大家只重视作战,并没有考虑到胜利后写历史的事,没有存下具体的记录。而日本方面却天天有“战报”,记载得很详细,材料很丰富。作战电话记录、每日战报总结、地图都一应俱全地留存着,但这些材料都是站在侵略中国的立场上写的。
我们关于七七事变的记录不能是一片空白!可大部分参加七七事变的人都已去世,活着的人在1982年时也已七八十岁,必须抓紧访问尚存的几位关键人物,以抢救这段历史。于是,当年北京市政协召集北京的原29军部分将士和亲属、近代史学者、教授开座谈会,留存资料。随后,郭景兴为详细了解七七事变双方驻军、作战地及具体情况,又先后在卢沟桥、丰台多次召开当年目击者座谈会。郭景兴、蒋亚娴夫妇更是从那时起就亲自到河南、南京、上海、太原等地先后走访了70多人次,据此整理出150多万字的文字资料。一些七七事变的亲历者在他们采访后不久相继过世,他们掌握的资料就弥足珍贵了。
《七七事变追忆》揭开了尘封的记忆,找到了那些被历史遗忘的民族英雄。王冷斋、吉星文、金振中、洪大中、沈忠明等不为人知的名字被重新深深地印在了七七事变的历史上。
郭景兴夫妇至今仍记得1983年去南京访问七七事变时任宛平县秘书的洪大中的情形。洪大中的开场白热情而真挚,代表了许多老战士的心声:“同我并肩作战的老战友已先后作古,唯我尚残留人间。我一定将当时的战斗情况,我的所见所闻毫无保留地介绍给你们,我所保存的资料一定全部奉献。”果然,洪大中陆续提供了“七七事变前后的较量”、“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片断”“追念抗日民族英雄王冷斋”等许多珍贵资料。郭景兴夫妇与洪大中也成为莫逆之交,书信往来频繁,相交二十多年,直到洪大中2005年逝世。
二位老人为了抢救历史、征集资料,几乎穷尽一切渠道艰苦寻找,才挖掘到一些亲历者和知情人掌握的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王冷斋之子王一中,旅居美国,与郭景兴失去联络十几年,几经周折,直至1990年彼此才联系上。王一中不仅撰写了“怀念父亲王冷斋”一文,还提供了王冷斋在七七事变中的50首纪事诗。
蒋亚娴深有感触地说,和英雄们有了面谈采访后印象更深刻,感受到了一群有血有肉的民族英雄。1983年8月,他们到河南固始县访问金振中。当时他在老家,刚落实政策,生活依然清贫。见到郭景兴他们,这位80岁的老英雄激动不已。他记忆力惊人,提供了大量历史资料,详细讲述了他那段辉煌的战斗经历。这可是金振中四十多年第一次畅谈这段历史。郭景兴夫妇说,从金振中那炯炯有神的目光和昂首威严端坐的姿势,可以想象他当年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慨。1985年,这位曾挥舞“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抗日民族英雄与世长辞,根据他的遗愿,其骨灰被安葬在卢沟桥下,那是他浴血奋战、誓死保卫祖国的第二故乡,也是他一生光辉的顶点。
成就一个梦想
谈到为什么能坚持25年收集七七事变的史料,郭景兴老人说要追溯到70年前的一段经历。那年他才十岁,住在天津农村,见到日本汽艇逆流而上,经过他们村庄到了上游的天津丰台镇,下午两点只听枪声大作,屠城开始,枪声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下午,第三天就看见成串的装着尸首的麻袋顺流而下,第四天没有麻袋了,只见同胞的尸首用绳索连成排,一直漂流了七八天。这恐怖血腥的一幕幕,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郭景兴说,后来又历经解放、文革、中日建交,和平年代的人们似乎逐渐淡忘了这段历史,淡忘了日军侵略中国的暴行,而日本右翼势力又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这些都使他非常气愤。1979年郭景兴到卢沟桥文物保管所工作,就痛下决心,要在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地筹建一座抗日战争纪念馆,以提醒人们不忘历史。
当时,只有一座卢沟桥和一座被日军炮轰过的宛平城,只有郭景兴和一个临时工,要想建立起一座纪念馆,难度可想而知。一切从零开始,白手起家,自力更生:没有办公室,就借用桥边铁路工程队的值班室放了一张办公桌;没有场地,就向自来水公司求援,划拨到一块两亩大的报废的水源地。两年后,终于在卢沟桥头有了一间70平方米的“卢沟桥史料陈列馆”,展出了七块展板,介绍了七七事变和卢沟桥的历史,这就是郭景兴在卢沟桥开辟的第一块宣传阵地。
1982年,七七事变中二十九军军长、提出了“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宋哲元将军的亲属来到了卢沟桥史料陈列馆参观。第二天,他们见到中央领导同志时就提出,在七七事变爆发地建这样小的资料馆,与中国这样的大国太不相称了。领导同志很重视,明确指出应当建立一个大型的陈列馆。随后在中宣部和北京市的直接关怀下,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落成。
这时,为之辛苦奔走的郭景兴也要离休了。离休后,自称“守桥翁”的郭景兴依然没有停止工作,为整理抗日战争的历史、丰富抗日战争纪念馆的资料尽着自己的努力。如今,《七七事变追忆》一书成为抗战馆的一个“软件”,使抗战馆能有更准确、详实的资料为人们讲述这段历史,郭景兴老人的梦想也就真真切切地成为现实。
金振中、吉星文等抗战英雄将随《七七事变追忆》载入史册,而郭景兴、蒋亚娴为保护卢沟桥、筹建抗战馆、记录抗战历史所做的一切也会被人们永远记住。
七七事变爆发地的一些村民自发聚集到卢沟桥,以点蜡烛的特殊方式悼念为抗击日军而牺牲的29军将士。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