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图书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优势,计算机图书是清华大学的优势,基础教育教材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优势,近年来,无论是在出版界,还是在读者的心目中,一些高校出版社正在以鲜明的特色和品牌优势在各自的领域中树立起了重要的位置。
不仅如此,看看国家
作为出版界的重要一支,高校出版社近年来无论在质量还是在规模上取得的成绩,都令人刮目相看。据统计,高校出版社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GDP的增长速度,年销售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出版业销售收入增长速度。2006年,高校出版社的图书生产码洋124亿元,销售码洋114亿元,销售实洋74亿元,销售收入66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82%、95%、105%、106%,销售收入增长率高于生产码洋增长率,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另外,高校出版社还充分发挥高校在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研究方面的优势,积极地“走出去”,大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在扭转我国版权贸易严重逆差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虽然成果丰硕,但如果将自己纳入到国内国外出版产业竞争激烈的态势之中,如果谋求自己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高校出版社还要应对诸多挑战。
挑战一 做强学术出版
虽然近年来我国出版的图书越来越多,但却有一个尴尬的现象:采购水准很高的北大、清华等著名高校的图书馆每年的经费主要还是用于购买国外的数据库、期刊和杂志。近年来,我国每年出版的约13万种新书中,著名高校的图书馆采购的不到5万种,造成这种情况的不是这些图书馆的经费不足,主要在于我们出版的图书质量不高。而造成质量不高的原因,具体到学术著作的出版,与我国出版业包括高校出版社在内的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术出版运行机制有关,学术著作出版标准不高,质量不严,很多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总是亏损,这导致学术著作的出版必须靠学校的支持或是由科研经费来支持。
反观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世界出版业,学术出版已经成为世界大出版社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且有着最稳定的读者群,而达到如此境界,与这些出版社严肃的出版态度有关,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都要通过5名高水平的学术专家的评审,如果达不到要求,则不予出版。从这一点来看,高校出版社比其他出版社有着优势,高校人才济济,专家荟萃,关键是如何理顺学术出版的机制,以严肃的态度,应对挑战,做强我国的学术出版,从而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学术著作质量的提高。
挑战二 走出精品之路
“拿经济学的教材来说,上世纪80年代只有50多种,现在已发展到480多种,可是真正拿的出手、有影响的教材又有几种呢?”在近日举行的第六次高校出版社工作会议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的确,高校出版社作为教材的主要出版者之一,必须面对目前我国在学科教材上的低水平重复问题。现在很多教材不仅基本名称相同,内容也基本相同,只是书号不同而已。一些高校排他性地使用自己高校出版社的教材,更是导致了这种局面的加剧。另外,100多家出版社在教辅书上的打拼,也造成了教辅良莠不齐,内容重复的问题。
“一个严肃的出版人,一家要做大做强的出版社,不解决这些问题,怎么可能提高水平。”邬书林说。在他看来,高校出版社必须实施精品战略,以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基本思路,走专业出版的道路。
事实上,近年以来,一些高校如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就是充分利用和发挥专业资源优势,在各自的领域创造出了自己的品牌。但就全国大多数的高校出版社而言,这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挑战三 发展内容产业
所谓内容产业,是指一个以数字化为技术手段和主要特征,通过数字化手段和方式向需求者提供各方面资源与内容服务的新型产业。
内容产业,是伴随着新的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而发展起来的。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促使出版资源的相互转化更加便捷,互联网、手机等网络通讯工具的出现,为出版传播提供了更为方便的阅读载体,越来越多的读者已经开始习惯使用数字阅读的方式,数字化出版物正在走入寻常百姓家。可以说,基于数字和网络等技术的出版方式的变革使出版业正处在大变革的前夜。
但是,正如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第六次高校出版社工作会议上所言:“相对而言,高校出版社对这场变革的反应较为迟缓,不少出版社还在犹豫观望。”事实上,数字出版应该是高校出版社大有作为的一片天地,因为依托着高校,他们有着充足的人才资源、智力资源、知识资源、教学资源、学术资源,而现代教育的发展也要求着高校出版社在数字出版上的长足发展,如何转变观念,由单一的教材提供商转变为面向教师和学生的内容提供商和内容服务商,从而提高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对高校出版社来说是个挑战。
挑战四 推进体制改革
从某种程度上讲,高校出版社实行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其的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版业格局的变化,以及出版产业的不断壮大,这种体制在出版社究竟是“事业”还是“企业”的问题上的定位模糊,制约了高校出版社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制约了能够做大做强的出版社的发展。
今年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共同制订了高校出版体制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并于4月召开了高校出版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19家高校出版社成为首批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可以说,高校出版社的体制改革工作刚刚进入起步阶段,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改革工作,如何在转制的过程中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如何积极探索转变机制、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和高新科技应用,重塑市场主体,等等,成为高校出版社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高校出版社如果跟不上出版体制改革的步伐,就会由于体制的制约丧失发展的主动权,就无法有效开发各种资源,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因此,能否在出版业体制改革中乘势而上,是高校出版社面临的又一个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