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玉门“农村钟点工”

2007-09-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宗立 通讯员韩虎 博智 我有话说

正值秋收季节,东方刚露曙色,玉门市花海镇的集镇上便热闹了起来,来自该镇及周边乡镇各村的农民三三两两围在一起,与前来招工的个体私营者和农场户、种植大户讨价还价。不一会儿,这些农民便跟着用工者骑着摩托车离开了。玉门本地人把这些利用农闲时间输出劳务的农家男女亲切地称为“农村钟点工”。

所谓

“农村钟点工”,就是指农民利用本家农闲时间就近为当地企业和种地大户,以不固定形式每天按照工作小时现付方式打工。如今,玉门的“农村钟点工”已发展到近万人。他们一部分活跃在城镇的各私营、民营企业,另一部分活跃在农村种植大户的田间地头。这些“农村钟点工”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不菲的收入。据统计,这些“农村钟点工”年创收达2000多万元。近年来,随着玉门市农村经济,特别是啤酒原料、棉花、红花、制种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催生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它们大部分属于秋季阶段性生产企业,而且大部分岗位属于技术性较低的体力型工种,当地的农村闲散劳动力便成为了这些私营、民营农业产业化企业和生产基地用工的主要选择,特别是棉花、红花摘收,棉花加工企业、啤酒原料加工企业,一到秋季用工量很大,这就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打工机遇。

在花海镇大畅河农业综合开发区的红花地里,20余名当地和柳湖乡的妇女正在紧张有序地为雇主摘红花。来自柳湖乡的岷县移民杨巧花,近几年来,一到秋季便利用自家农闲时间到花海镇做“钟点工”,主要是摘红花和棉花,每天可收入三四十元,一直可干到10月底。她每年仅秋季打工就可为全家增收3000元左右。

许多农村男女在打工期间还掌握了一技之长,部分在企业打工者还成了加工企业固定工,月收入七八百元。还有一部分人走上了自己加工贩运农副产品的道路,成为“农村钟点工”中的佼佼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