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鬼太鼓、韩国长鼓、中国鼓轮番上阵;韩国跆拳道、日本剑道、中国功夫各显神威;韩国影星张娜拉发音纯正的中文歌曲悠扬回荡;日本歌唱家谷村新司早已为中国歌迷所熟悉的《星》和《共同渡过》深情款款……第九届亚洲艺术节上的经典画面印入国内观众脑海,中日韩三国精彩纷呈的舞台艺术或是水乳交融,或是独展风采
中日韩共奏东方和谐乐章
历史悠久的南通更俗剧院内,分别身着旗袍长衫、和服、韩服的中日韩演奏者以其各不相同的绚丽色彩、风情相异的精美装束在舞台上构成了一幅奇特而和谐的图画。由中日韩三国民乐演奏家组成的亚洲乐团在这里为第九届亚洲艺术节献上了最为华丽的礼物。
序曲过后,以中国民谣为主题的亚洲民族管弦乐《茉莉花》向观众展示属于中国,更属于中日韩三国的民乐精品。日本琵琶《邸园精舍》清澈明丽,令人梦回唐朝;韩国的《伽耶颂》琴声动人,演奏者优雅的姿态和悦耳的歌声让人沉醉;马头琴《源》绵长传神,辅以技艺非凡的呼麦演唱,以其特有的质朴和苍凉,默默释放心灵的怡然和安详。期间,乐团分别为三首曲目作协奏,中日韩三国的民族艺术奇葩各自绽放的同时又一次次地交融在一起。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美妙且富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三国的民族乐器可谓同根同源,古时中国乐器传到日本和韩国后,经过历史的变革及各自的改良,又具备了各自的民族个性。让它们在保持个性的基础上同台合奏,创造出亚洲独特的音色并非易举。乐团的日本指挥稻田康说,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磨合,亚洲乐团的音符正越来越和谐,演奏者之间的默契在日益增加。正如我国著名作曲家,亚洲乐团的创始人之一刘文金所说,音乐文化的交流无国界,三国的合作更是彰显东方乐团的个性。
当中国昆剧遇上日本狂言
对于中国观众,如果说对昆剧还能略知一二,那么日本的“狂言”恐怕就是个“生僻词”。狂言,一种独特的滑稽喜剧艺术,通过风趣的情节、丰富多彩的表情动作及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表现人间的喜怒哀乐。此次演出的和泉流二十世宗家和泉元弥和他的两个姐姐出生于日本著名的狂言世家,他们的来访让中国观众一睹地道的狂言艺术。
经典狂言剧目《借猴皮》首先登场,演员精湛的技艺和来自600多年前日本的对白一下子将观众深深吸引。在根据日本狂言《船户的女婿》改编的《摆渡》中,中国演员纯正的昆曲唱腔中糅入狂言剧目特有的轻松诙谐,显出别样风情。选自昆曲《百花记》的《百花赠剑》,则“摇身一变”演绎成了狂言剧目,令人倍感新鲜。我国昆剧演员张娟与和泉元弥合作的昆剧经典《秋江》是整场演出的压台大戏,和泉元弥将昆剧的元素融入狂言,甚至在开场部分念起了中文对白,让现场观众兴奋不已。
追溯历史,散乐(杂技)从中国唐朝传入日本,民间艺人在此基础上加入一些模拟人物的滑稽表演,逐渐形成狂言的前身。因而,昆剧与狂言虽然分属不同国度,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个古老剧种演绎于同一个舞台上,不仅让中国观众了解到并不熟悉的日本传统戏剧,也将两种亟待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民族艺术各显东亚缤纷
在亚洲艺术节这样一个艺术盛会中,中日韩各国民族风情的展示不可或缺。
为艺术节奏响序曲的韩国唱剧《清》,改编自韩国古典小说《沈清传》。舞台灯光绚烂旖旎,器乐演奏典雅优美,孝女的动人传说更是感动了在场的观众。缤纷韩国艺术团带来的节目正如其名,缤纷驿动的音乐和传统时尚兼备的舞蹈亮相于光彩四溢的舞台,让中国观众透过现代的视角,体验韩国传统的音乐和舞蹈。
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日本青年座话剧团,献上了首演于1978年的日本名剧《文那啊,从树上下来吧》。全剧热情奔放、诙谐有趣,以明快的音乐、美妙的舞蹈、多姿的造型、流畅的节奏把一个动物的世界立体化地展现出来。台上春光一片,台下掌声连连。而剧中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更是让人久久回味。
新疆歌舞团携着《天山的祝福》载歌载舞,挥洒祖国边疆热烈奔放的维族风情;延边歌舞团的《千年阿里郎》以强大的阵容、亮丽的服饰、精美的编排,一展朝鲜族特有的艺术韵味;傣族、彝族、苗族、哈尼族等多个民族的艺术精粹则在《梦幻彩云南》中一一呈现。此外,江苏歌舞剧团的《乐舞春秋》、河北吴桥杂技团的《春秋梦幻》、湖北舟舟交响乐团的《中外名曲》也为艺术节增色不少。
在第九届亚洲艺术节的大舞台上,中日韩三国一脉相连却又各具特色的舞台艺术穿越时空,相遇、相知、相融,产生出艺术的熠熠火花,它们让人繁花迷眼,却更令人意犹未尽。正如文化部长孙家正所说,我们的身后是中日韩三国漫长悠远的文化历程,而面前则是新时期三国文化领域无限广阔的交流合作空间。(本报南通9月24日电)(标题书法:沙英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