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第一所进驻苏州国际教育园区的高职院校,它“别出心裁”地把“我在乎你”这样活泼的“校训”引入学校整体工作。成立于2001年的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高水准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高职特质的校园文化的培植与创新,倡导人文关爱、关注学生和教师的成长与进步。独特的校园文化,熏陶出了人文底蕴深厚、能与
“我在乎你”引领校园文化
2003年9月,王卫华成为工职院电子工程系大专生。由于沉迷网络,王卫华没少与班主任李玲老师争执。2004年3月的一个晚上,因病昏迷入院的王卫华在清醒后,惊讶地发现李老师正在一旁暗自垂泪。原来李老师在他病后连夜赶到了医院,并垫付了医药费。看着老师着急的眼泪,王卫华真正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在乎”。也就在这之后,他痛下决心远离网络,并顺利完成学业、踏上了工作岗位。
在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最时尚的流行语是“我在乎你”。“我在乎你,传达的是责任、关心、和谐、成长,让学生和老师之间互相理解、宽容、关爱。”学院院长钱东东说。
“在乎”精神在老师、学生、学院之间传递,“我在乎你”、“我和我的学生”等为主题的青年教师演讲比赛、“送温暖、献爱心”慈善募捐等活动,让校园里充满了互相关爱的气息。学生们表示,这个少了些威严,多了些亲切的“校训”,表现得最直接的是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电子工程系大学生志愿者在繁华的苏州街头开展“关爱,责任,我在乎你,共创和谐在苏州”活动,用自己的行动向全社会呼吁、宣传新时期和谐社会的雷锋精神;信息工程系的师生们把真情、真爱、真心带到社区,慰问离休老干部、老劳模,帮助孤寡老人,开展便民服务和文艺表演。
“植入”企业文化创出“就业奇迹”
在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省工科院校第三届先进制造技术实习教学与创新制作比赛上,通过现场零件数控加工、现场拆解与装配、功能展示、现场答辩等四环节的比拼,苏州工职院选手参赛的创新制作项目“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旋转餐桌”和“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无人驾驶旅游观光车”分别荣获创新制作比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在全省参赛高职高专院校中名列第一。
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的钱东东认为:“职业教育一端连着企业,一端连着教育。须让两者无缝对接,才会有实效。”苏州工职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融入“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务实高效”、“创新进取”等现代企业精神,培养切合企业文化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培养学生的企业素质,学院不仅引进企业5S管理制度并全面推行《“5S”制度考核细则》,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植入”企业行为意识,使学生逐步了解现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
企业精神的融入跟实践是分不开的,工职院把“校企合作”的对象由原先的外资企业为主,拓展为多种经济成分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相关部门和科研院所等。教学过程也及时根据企业的反馈,力求建设成为“满足课程大纲要求、贴近生产技术实际、营造全真仿真环境、有利自主创新学习”的实践基地。学院参照德国“双元制”投资模式和新加坡“教学工厂”的教学模式建成多个研发中心,用企业运作模式管理学生的最终综合课题训练,要求学生以进入职业岗位的姿态在校内实体公司中真实运作完整的产品(或技术)研制全过程,充分感受“原汁原味”的企业文化。
学生们不断接受企业文化熏陶,成为被争相抢夺的“香饽饽”。2006年,学院首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100%。
“创新实践”拓宽科技文化“视野”
2007年上半年,学院与华润万家超市(苏州)有限公司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校园超市创业大赛。令人关注的是获胜者丰厚的“奖励品”:经营由华润万家超市(苏州)有限公司出资所建立的校园超市。比赛共吸引了500多名学生自发组成经营团队,而最终获胜的5名学生运作的校园超市,也于9月初正式开张了。
钱东东告诉记者:“偌大的苏州国际教育园,没有砌一堵围墙,意喻这是一个理念新颖、独特,全开放式的教育乐园。”工职院不断把“改革创新”这个时代精神的核心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将改革创新变成自身的一种特质。
工职院努力拓展国际融合的多种渠道,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从办校之初始,学院便与澳大利亚TAFE昆士兰开放大学、美国教育管理集团所属阿格西大学等国际院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2006年,学院又先后同加拿大蒙特利尔道森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以及台湾修平技术学院等海外院校签署了新的合作备忘录,在科研合作、教材交流、外教授课、师生互访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
培育创新氛围。2006年,学院举办首届大学生科技节,一个多月内,三千多名学生参与了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大赛、大学生UG-CAD实体建模大赛等24个科技比赛项目。这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科技兴趣,开阔了学术视野,还培养了他们的科研实践能力。2006年省“金手指”信息运动会分赛区选拔赛中,工职院信息工程系杨晓华同学以满分1000分的成绩获高职组WORD项目百强排名并列第一名。学院进入“百强”人数达13人次,在全省高职院校中位居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