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国学专家呼吁尽快解决国学学位问题

2007-10-2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编辑部:

不久前,记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重阳恳谈会”上了解到:目前,高校国学院普遍面临着国学学科无法授予国学学位的尴尬。一批著名的国学专家认为,这一问题已成为国学学科在高校发展的瓶颈。

为了培养国学专业人才,中国人民大学于2005年5月成立国学院,招收和培养本硕

连读六年制学生。同时,着手论证国学学位事宜。现在,最初招收的学生,已升入大四。绝大多数同学可获得推荐免试就读国学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待两年毕业之后,就面临着授予何种学位的问题。随着首届学生的国学训练进入后半程,人民大学校方和国学院的教师们对学位问题能否得到顺利解决变得更为关心也更为焦虑。他们认为,如果学生毕业时,仍然无法名正言顺地授予国学学位,这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独立在文、史、哲之外单独设立国学院、建设一个相对独立的国学学科的努力,实际上没有得到学术界的承认。

学位问题的悬而未决,使中国人民大学设立国学院的尝试和国学专业人才培养实验,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尴尬。虽然高等教育界日益重视国学教育,但不少大学都对人大举办国学院的尝试持观望态度,视国学学位落实的情况而决定进退。国学学位如不能尽快设立,直接影响到其他高校设立国学专业、培养国学专业人才的热情。

目前,国内已成立国学院或国学专业、国学研究院的高校除了中国人民大学,还有北京大学、厦门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

专家们认为,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前苏联专才教育与文史哲分科的模式,而国学体现的是中国文人以文史哲融会贯通为特征的思维方式与文化心理。现行的人文学科的划分,湮没了国学的本来面貌,使得国学的精髓很难保留与传承。事实上,目前国内几所著名大学已在着手探索新的文科人才培养途径,比如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复旦大学的复旦学院模式,而国学院的建立,是对这种探索的深层推进。

自国家启动建立海外孔子学院后,截至2007年9月底,全球已有孔子学院(包括孔子学校、孔子课堂)180所,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国学人才有相当数量的需求。而国学学位的设立,正是这种人才培养的助推器。

专家们指出,国学学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熟练掌握国学基

本典籍和基础知识,能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政府部门从事国学研究与教学,能从事文化交流、文博管理、编辑出版等工作的人才。具体要求为:熟悉并理解中国古典文献;掌握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治学方法;了解世界汉学研究发展趋势;了解西方古典文化,并能融会贯通;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

他们建议,将国学作为一级学科,下设:经学、子学、国史、国文、国艺、小学、中国少数民族与边疆地区文化研究7个二级学科。他们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尽快组织力量,就国学设立学位问题进行调研论证。本报记者宋晓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