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10月23日电(记者曹继军通讯员汤涛)早在7700年前,我国太湖流域的史前人类已经知道利用烧荒筑坝的方式,营造适合种植水稻的土地环境――华东师大等高校的学者在对杭州湾附近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跨湖桥考古中,有了这个新发现。
这个新发现属于华东师大终身教授陈中原博士、王张华博士为核心的河口海岸
华东师大教授通过对杭州跨湖桥遗址的研究认为,中国东部的水稻耕作起始于沿海湿地。从遗址沉积物中所获得的花粉、藻类、孢子化石和木炭微碎屑表明,遗址当时所处的环境是滨海低地沼泽,多生长以桤木为主的湿地灌木和野生禾本科。在古人类活动的地层中,他们发现灌木花粉含量明显下降,出现大量木炭微碎屑,野生禾本科花粉的含量也明显增加,同时也出现大颗粒禾本科花粉,诸上研究证实在跨湖桥存在人类水稻种植活动。
据陈中原教授介绍:当时在跨湖桥的人类活动非常频繁,古人用火烧的方法除去湿地的原生灌木,作为他们的定居点,同时他们保留、种植水稻类的湿地草本植物。在距今约7550年前,由于后期海平面不断上升,海水逐渐向这片河湖入海口的洼地入侵,先民们就筑起堤坝,防止海水入侵,直到有一天,海水冲破了原始的堤坝。沉积物中的大量木炭颗粒表明,跨湖桥居民经常焚烧灌木丛,有证据显示他们可能使用猪的粪肥灌溉稻田。
这里是否就是中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地方?陈中原教授告诉记者,在距离跨湖桥不远的上山,发现了距今1万年左右的另一处人类遗址也出土了种植水稻的遗迹。陈教授说:“用烧荒的方式来开垦稻田,跨湖桥的祖先可以说是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