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变“送拐”为“补钙”

2007-10-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陆炜 我有话说

从1996年率先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以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教育之路走过了11年。从轰动一时的“大学生创业街”到“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商职院在变“找饭碗”为“造饭碗”之后,又变“送拐”为“补钙”,教育目标也成功实现了由“生存型创业”向“素能型创业教育”的转变。

创业教育“大网”撒向教学全过程

2004起,学院坚持把创业教育“启蒙”纳入入学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在一年级学生中普遍开设《创业教程》,帮助了解创业,认识创业;在二年级学生中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人文教育、创业培训等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创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点燃其创业热情,为学生自主创业做准备;在对学生全面创业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创业计划大赛、社会实践、企业调查等,在毕业生中重点培养想创业、能创业的学生,配备专门创业指导老师,帮助学生联合创业、租赁创业、自主创业。

在教学计划制定和实施体现上也不断出现创业教育的影子。学院把《创业教育与实践》列为学生必修课程。在职业教育课程基础上突出创业教育;在教学环节改革上注重创业创新;在培养模式上,在毕业前一年或一学期让学生在校企合作、顶岗实践中接受创业教育,如艺术设计系实施“1.5+1.5”订单式“上海人立服装模式”,贸易经济系推行行业全过程指导的“深圳爱迪尔模式”等;在教学内容上,在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把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到对新产业、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中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质疑心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在教学手段上,开拓教学时空,把网络学习、训练计划、创新设计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纳入到规范的教学评价体系中,为学生创造全方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环境和氛围;在办学途径上,打通产学合作路径,经过一般性参与合作,协助性介入合作,互动性产学合作,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重要部分。

教师队伍作为创业教育的“灵魂”也在不断修炼“内功”。通过引进在企业工作多年的技术能手,聘请企业及社会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员、技师和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在职教师技术能力培养,组织专业教师下工厂企业相应专业岗位调研和锻炼,提升了创业教育师资水平,保证了创业教育质量。同时,加强创业教育与创业研究的结合,2006年《高职院校学生生涯规划与创业教育研究》成为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资助课题,主编《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指导》教材,并申报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职业类院校创业教育发展途径探讨》获院级课题立项。

查漏补缺,大学生创业不做“断线风筝”

“大学生创业激情是可以点燃的,创业教育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引导大学生把握创业机会,在创业道路上有备前行,使他们认识到创业本身是更积极更高水平的就业。”这是无锡商职院党委书记李刚教授的“名言”。

点燃大学生的创业激情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校园文化。因此,通过讲座、论坛、社团等形式,让在校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有创业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培养其创业意识,砥砺其创业精神,增强其创业素质,提高其创业本领。就业教育工作融入创业教育内容,把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意识培养与职业取向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创业、基层创业、岗位创业的创业观和就业观。

不过,仅仅是停留在讲座、论坛等形式上的创业教育并不能让商职院的老师们满意。“如今社会关注的仍然是少数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而不是多数学生的‘创业教育’。”李刚认为,“开始我们也仅仅把创业教育当作讲座来讲,并没有形成体系。但创业教育不仅仅是鼓励创造性、个人的主动性或者提供关于市场经济的知识等,还应该包括金融、商贸、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既要激发,又要规范,才能让学生在创业路途上尽量少摔‘跟头’。”

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中心”,设立了学生自主创业基金。基金来源包括学院的行政拨款、学生自主创业公司、师生员工及社会各界关心青年学生创业的各种捐款等,其中学院的行政拨款占总额的60%。

学院更是在完善机制,规范创业行为上下工夫。如今已是一家广告设计公司“老总”的艺术设计系毕业生潘绪,珍藏着一本学校出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规定》,他向记者介绍道,“凡申请创业者,必须是在校最后一年的品学兼优、能力出众的学生。并要求接受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心统一组织的集中培训,熟悉有关部门法律、法规和财务核算知识,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004年2月,在学院承办的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副部长吴启迪和全国20余个省、市、区教育厅(教委)、高职院校领导亲临创业街视察;2006年牵头组织无锡市“创业教育进校园”活动,同年在创业教育中心设立“无锡市再就业培训定点单位”,参与滨湖区等单位再就业工程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社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累计达8000多人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