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请你牵着我们的手

2007-11-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秦文君 我有话说

本文作者和青海农村小学的孩子们

今年9月10日,我赴青海西宁参加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第一本课外书・少儿期刊”捐赠助读活动,首批捐赠对象为青

海、宁夏农牧区小学,受益小学达5260所。下午5点多抵达西宁时,亲切文雅的杨女士和穆女士前来接应我们。

12日一早,驱车去了距西宁40多公里的湟中县鲁沙尔镇南门小学。当地的人实诚,学校保持着原生态,老师只是告诉孩子们将有专家领导来,叮嘱孩子们第二天把小脸洗干净些,毕竟那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件新奇的大事情。又因为气象报告说12日有雨,老师们看看进学校的土路,一溜的斜坡,太阳暴晒时土沙飞扬,一到雨天又泥泞无比,于是师生们总动员,运来了7立方米石子,临时把进学校的土路变成了石子道。

走进学校,发现学校没有礼堂,操场上放着的一些像样的条凳还是从邻校借来的。校服是学生家长出钱买的,所以有的孩子穿上了,有的家里不给买的就穿不了校服。孩子中间有绝对贫困户,一年全家的收入是500元以下。

尽管飘着绵绵细雨,我们和孩子们在露天对话,但他们的脸上有着浓浓的笑意,谁说话都使劲地拍着小手,爱听。他们辨认着那些来自遥远地方的大人,那些给他们送来好多书刊的人。这些人和这些事,在他们平静而闭塞的生活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很多孩子接过捐赠的书刊后,紧紧地搂着,小心地护着――城市的孩子会在下雨没带伞的时候,用报刊书籍为自己挡雨,而我们看到的他们,在雨里用衣衫为书报遮雨。

有个叫周小琴的女孩,跑上来甜甜地说道:“亲爱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从今天起,我们也有课外书啦。”

那女孩有着纯纯的天籁一般的声音,她的眼睛晶莹剔透,那张欢喜的小脸上有着想对人亲、对人好的真挚神情,她的话令我们动容。城里的孩子是天使,是宝贝,是我们心头的最爱,而远在各处的农村孩子,也是我们的珍宝。说实话,当我把眼前的这些小孩们装在心里,立时就有了心痛的感觉。

孩子呵,你们本是天地间的精灵,可是你们的飞翔比城里孩子更艰难,我们真应该更想着你们一点,更向着你们一点呵。

学校的阅读室很弱,新的《故事大王》、《少年文艺》、《我们爱科学》等送进去后,简陋的小图书室里人头攒动。我们问孩子们以前是否看过期刊杂志,没人回答。后来终于有一个孩子说,他曾看过一本杂志,问是哪一本,他说叫《我的爱情没关门》,估计是大人们弄来的一本杂志,其中有那么一篇。有个孩子说他看过格林童话,问是否记得哪一篇?但回答是一阵沉默。

我在南门小学开了一个文学讲座,周边好几所小学的孩子代表都聚在一起,周小琴也在。孩子们对听一个陌生人的演讲觉得新鲜有趣,他们有太多质朴的提问:您怎么戴上眼镜的?上海的孩子是怎样生活的?怎么阅读才会对学习有帮助?一个男孩站起来要提问,突然紧张得想不出该问什么,所以坐了下去;一会儿又举手,站起来又紧张,来来回回4次,最后终于问读课外书是不是都要背诵出来?

从上海出发时,我担心托运的书刊会晚到,所以随身带了6本《故事大王》,还有几本《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小香咕系列》,这些书刊就放在讲台上。讲座结束后,很多孩子围着我不走,有的用小手摸摸它们,我真后悔没有多带一点来。后来把书刊分送给不同学校的孩子,叮嘱他们要相互传看。还有两本书没舍得送走,硬着心肠交给了校长,请他放在图书室,成为大家的书。后来听说,中央文明办有一次组织很多不同学校的学生开座谈会,当城里一些重点学校的学生说自己的学校有宽敞的图书馆,组织到海外进修什么的时,一些农村的孩子就说,我们很爱自己的学校,学校条件虽然差,但老师亲自带着我们去河边捡拾鹅卵石,洗净,然后涂上缤纷的颜料……

9月14日早上抵达银川,那里的总体感觉是塞上江南,还有我向往的贺兰山。当天下午在兴泾镇回民第四小学举行捐刊仪式,那是一所以泾源山区移民子女为主要生源的学校。禹光武校长说,两年前全校只订阅了《宁夏教育》一种刊物。

孩子们给我们系上红领巾,一双双纯洁的眼睛新奇地盯着教学楼房檐下的一摞摞新书,眼里流露着对知识的渴求,对外界的向往。这里的孩子们几乎没有课外读物,有个孩子听说我是作家,就问我能不能到邮局去订《女生贾梅》?他不知道书和刊是不同的。

文学交流讲座令孩子们很兴奋。兴泾二小的马娜娜问我背诵古诗的方法。兴泾回中的于勇问什么叫文化散文?又问我写的《男生贾里》是不是最满意的一本书?有几个年幼的孩子问父母为什么只让看作文书?为什么说考不上大学是不会幸福的?

我说优秀的书刊能使孩子懂得雅致和怜悯,远离野蛮和荒谬。童年时打下基础的阅读习惯会像最忠心的伙伴,一生受用。徜徉于文字构起的大厦内,才能深度发现人的思想可以如此辉煌,人的情感原来是这样深泓广博;人生的故事竟能如这般跌宕起伏,悲欢离合。若是我们的孩子只有课堂所学的内容,谁又能教他们体察自我和他人的丰富性,如何思索人生超越人生,如何学会倾听内心的天籁之音呢?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情:有个学生怯生生地说出甘肃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校名,问那所学校是否也会收到捐赠的书刊?听到肯定的回答后她才舒出了一口气,原来那是她以前就读过的学校,她还惦记着它,牵挂着它,巴望母校的同伴们也能挨上这样的好事情。

真想多去几所农村学校看一看,他们都是我们的孩子。多么期盼农村孩子的生活会改变,他们的梦想能飞翔,能共享一个美好的、有爱的知识世界和文化世界。

据悉,这一活动从明年起将逐渐扩展到整个西部农村地区,这是一个闪着光芒,富有远见的活动:阅读改变人生。媒体生态的变化动摇了人的思维结构,影响了人的社会形态和生活,以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介的门槛非常低,让孩子非常容易接受,从接受的角度上说是这是退化和被动的接受,很多父母把电视机当作孩子的保姆,一旦孩子对新媒体产生深深的依赖之后,就对阅读这种有难度的活动产生了一定的排斥,甚至敌意。

应该尽早让孩子开始阅读实践,阅读具有文字赋予的理性和特点,它的门槛比较高,要经过一定的培养和引导。文字提供的符号意义是具有理性的,提供情感的历练,提供经验,提供各种内涵。所以在接受上是有一些高度的。这些高度非要让孩子跳起来才能够摸到,阅读在争夺孩子这一点上处于一种劣势,这是一个严峻的世界性难题。

对于没有机会得到书刊的农村孩子,阅读的培养更是难上加难。

让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得到爱,得到知识的、阅读的力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中国有3.67亿的未成年人,让我们牵住他们的手,帮助孩子爱上优秀的书刊,使他们的视野宽广了,心灵丰富了,知识完备了,一切改变了,拥有更快乐、更自信、更有价值的人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