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幸福江阴”建设惠及119万江阴百姓

2007-11-0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讯(记者苏雁)日前,在江阴市撤县建市20周年之际,记者得知,从去年起实施的“幸福江阴”建设,在全国率先打破以GDP“说话”的传统考核框架,更加注重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增长。“幸福江阴”建设实施1年后的调查显示,江阴百姓对自己的幸福感平均打分为86.29分,97.83%的江阴人为作为江阴人感到自豪、幸福。

阴市委书记朱民阳说,经济发展为什么?区域领先争什么?全面小康实现以后干什么?最终目的是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为此,去年江阴就提出了建设“幸福江阴”的口号。“幸福江阴”的蓝图是,让每一个勤劳淳朴的江阴人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对应“五个好”,江阴在全国率先打破以GDP“说话”的传统考核框架,减少“硬性指标”考核,突出“民生”指标考核,分四大类确定“幸福江阴”指标体系,设定了相应的目标值和测评权数。比如,在“人人都有好工作”的目标下,设定了就业岗位从原来每年4万多个提高到每年5万个的目标值。

江阴发挥工业经济强的优势,实施“以工投农、以工富农”等七种工业反哺农业模式。仅2006年,全市“三资”投入农业就达6.37亿元。目前,投资超200万元的农业项目有200多个,农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形成了精细蔬菜、花卉苗木、特种水产、生态旅游等主导产业,农业规模化经营集中度达59%。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464元。

富民更要加强保障。去年,江阴市镇两级财政用于惠民的各项支出达7亿元,占可用财力的15%,今年增加30%,将达9亿元。江阴倡导全民创业,完善就业机制,今年上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4%,创历史最低。健全以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的“五道保障线”,形成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格局,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今年上半年,12.3万老年农民领取基本养老金,65万名农民、4.7万名城镇企业退休人员享受免费健康体检,人人建立一份健康档案。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77.03岁。

据悉,1987年4月,江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20年来,江阴发挥规模经济、临港新城等优势,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全市已有8家企业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上市公司达22家,形成了独特的“江阴板块”。去年,江阴成为全省首批全面小康达标县(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