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南极内陆冰穹A地区建站选址测图
●对长城站及周边地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
●为中山站地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
本报北京11月8日电(通讯员吴江)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本月启动,科考队员将分乘雪龙号科考船及飞机,于本月中旬及下旬奔赴南极。其中,由国家测绘局派出的来自
为在南极内陆冰穹A地区建立中国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进行选址测量,是本次科考的一项重要任务。南极内陆冰穹A区域冰厚达3000米,制高点海拔4093米,终年积雪,气温寒冷,气候环境变化无常,最低气温达摄氏零下80度,最高气温也达摄氏零下30度,年平均气温为摄氏零下58.4度,且空气稀薄,被国际科考界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测绘队员将围绕冰穹A地区海拔4093米的最高点,在东西方向30千米、南北方向200千米的矩形区域内,进行约2平方千米范围的冰面和冰下地形图测绘。为研究冰盖的升降和移动规律,还将在冰穹A区域建立一个6000平方千米的冰盖运动控制网,并进行首次观测。其中,对冰穹A最高点进行的冰面和冰下地形图测绘,冰面测绘将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实地扫描,冰下测绘采用穿透力超过3500米的冰雷达,获取的数据再以GPS控制点的实测数据进行改正,最后通过数字化成图软件成图。
在长城站及周边地区,测绘队员将进行200平方公里的航空摄影测量,并对已有的7个控制点铺设标志;还将开展一年一度的GPS国际会战观测,这是由国际南极科学研究委员会(SCAR)组织的全南极GPS会战观测,我长城站已连续参加12年。
在中山站地区,测绘队员将以南极协和半岛团结湖以北的中山站站区为核心,测绘约2平方公里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并将采用极坐标法,对所有的地物、地貌要素点进行三维坐标采集。同时开展GPS常年跟踪站设备改造和新观测墩建设,并为冰穹A考察队提供GPS实时差分定位导航服务。
据国家测绘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极地基础测绘科考成果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信息资源,将为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和平利用南极活动提供有效的基础和保障。在过去的20多年内,国家测绘局先后派出了70多人次的科考队员,参加了历次的南极科考工作,为南极科考提供了有力的测绘保障,并在南极测绘科考与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目前,国家测绘局已经把极地基础测绘列入国家基础测绘计划。近两年内,国家测绘局将为南极第三个科考站建站提供测绘保障,建立西南极高分辨率影像动态监测区,进行南极地图的整合和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