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和谐社会建设中关注度极高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根据社会和谐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立公平与效率均衡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在此过程中,社会资本的建立与完善能够有效调节公平与效率,使之相辅相成。
社会资本的内涵
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目前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一个前沿性的研究问题。在当代社会,社会关系的影响力和复杂性空前提高。在复杂的社会竞争条件下,社会关系和人们的信仰、道德、价值观等主观因素,都具有了“资本”的功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社会资本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它是隐性的,是一种无形的、渗透性的、难以转移的资本;另一方面它对于每一个受益者来说,不需付出什么成本,是一种公共品。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社会资本通过加强人们之间的合作关系提高人际信任程度,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和经济运行效率,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增长。
运用社会资本均衡公平与效率
在社会资本概念提出前,西方经济理论认为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政策目标是互相抵触与矛盾的,二者存在此长彼消的替代关系,并据此认为公平与效率有一个先后时序,这成为当时经济发展方式最主要的价值判断。在西方效率优先发展理论中,最有影响的是西蒙・库兹涅茨的“倒U型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国经济发展由初期的收入分配比较平等开始,在其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经济效率,必须扩大收入差距,使社会日趋不平等,当经济水平达到发达阶段后,收入分配才又重新趋于平等。这一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如果用曲线表示呈现倒“U”型,故称“倒U型理论”。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倒U型理论”受到严峻挑战:一是各国国情不同,很难用固定模式抹煞同一时代经济发展方式的个性和多样性。诸如生产性资产的分配、教育机会的分配、政府的政策导向等,都对经济发展方式有重大影响。二是社会经济越是进步、文明,人对社会经济的介入程度越高,能动干预性就越大。一个不公平的社会一定会制约效率的提高,通过扩大收入差距形成的激励机制,容易出现严重两极分化,造成社会普遍的不安全感和生存危机感,甚至引发社会动荡。而社会的安定和谐是提高效率的基本前提。
社会资本具有生产性特点,能够通过促进人们的相互合作来提高社会总效率,同时通过相应的规范,如制度、政策促进社会公平。以社会资本作为均衡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手段时,公平与效率被视为同等重要,没有先后次序,二者必须均衡,即以最小的不平等换取最大的效率,或以最小的效率损失换取最大的公平。市场竞争机制要限制,但不能限制过分,同样,收入均等化措施必须有,但也不能过度。将人们之间的社会互动与联系以社会资本形态作为调节手段,既保留财产所有权和个人自由,又存在政府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二者互为补充,能够有效地均衡公平与效率,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
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社会资本强调人们之间非正式参与网络以及体现在这些参与中的规范,包括相互之间的信任、互惠、合作网络、公共精神、宗亲关系等。不同性质的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为什么许多国家或地区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禀赋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而经济发展水平却有着天壤之别呢?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社会资本不同。
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降低信息搜寻成本、交易成本和法律实施成本,产生溢出效应,促进资源的节约和配置效率的提高。比如,诚实合作和集体主义行为有助于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促进经济发展,这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突破。传统经济学家用“公有地悲剧”来证明公有财产的无效率,但社会资本理论却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可以把“公有地悲剧”变为“公有地繁荣”。二是社会资本理论把体现个人主义的利己动机与体现集体主义的利他动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有机统一,有效地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关系。三是提高社会资本水平有助于促进人们之间的合作、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