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专利群”形成的背后

2007-11-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柳路 李金桀 我有话说

当今国际竞争,何以取胜?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答曰:1092件专利申报量(其中发明专利349件,实用新型743件),获得专利授权642件,数十项国际专利;坚持技术输出与设备供应一揽子方案,带动国内设备制造企业出口,累计收入达4亿多美元;技术输出涉及印度、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占据几乎整个印度市场

……

“依靠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尤其是‘专利群’的形成,使我们在市场竞争中有了话语权,为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法宝。”院长黄粮成一语道破天机。

有技术才有竞争力

成立于1958年的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是我国早期建立的综合性甲级设计研究院。建院以来,先后规划和设计了上千个国内工业和民用项目,其中包括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创造了有色金属行业的数十项“第一”:我国第一个铝联合企业河南郑州铝厂、第一个镁厂青海民和镁厂、第一个海绵钛生产厂贵州遵义钛厂……

“因为我们有一流的技术”,黄院长说。

1999年贵阳院研制成功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20千安大型铝电解预焙槽,使我国成为继美铝、法铝之后第三个拥有大型铝冶炼技术的国家,业界都称它为“争气槽”!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有机结合和自行开发高新技术根本性跨越的实现,给我院实施以专利申请和专利保护为重点的专利战略奠定了基础”,黄院长介绍说。在总结320千安铝电解预焙槽经验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350千安铝电解槽,拥有191项专利,其中光发明专利就有41项,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截止到2006年底,贵阳院累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36项,其中国家优秀设计金奖4项,银奖6项。在众多专利当中,“预焙阳极炭块编组机组”专利获得第九届全国优秀专利奖,“自承式房屋顶面整体顶升方法及其装置”专利获得了中铝公司优秀专利奖。贵阳院也被国家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和“国家级专利示范企业”。

转折于观念嬗变

2004年贵阳院的专利申报量是225件,2005年373件,2006年专利申请量370件,连续两年专利申请量居国内科研院所之首,近三年平均一天一件专利的申请量!

而在2004年之前,贵阳院的专利授权只有25件!“首先是观念发生了变化”,黄院长指出,“我们不缺一流的技术,缺的是观念。自主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过去搞科研一心为了评奖,而现在应该争先恐后申请专利。”

2003年,依托新成立的中铝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贵阳院开始开拓印度市场,为争夺印度巴拉特铝业公司24.5万吨产能新厂项目,与国际铝业巨头法铝展开了激烈竞争,并最终胜出,靠的就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20千安电解槽技术。黄院长说道,“这次与法铝面对面的交锋,让我们切身体验到了自主知识产权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

思路决定出路。尝到甜头的贵阳院,依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开辟了一条技术产业化的发展途径。

人得以尽其才

在贵阳院,有个人人皆知、“精神抖擞”的高级工程师包崇爱。几年前,贵阳院的科研创新要进行课题公关又得向院里要人,又得要钱,框框太多,程序复杂。时间一久,气得老包说,“心灰意冷,没心思搞科研。”

现在,贵阳院建立了课题人负责制度;制定了“先申请专利后进行成果鉴定、技术合同签订前明确专利权归属与分享、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前签订技术保密协议”以及“专利产权、专利申报、专利经费、专利运用高度集中管理四个统一”的制度,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专利申报奖励制度,最高奖励可达20万元;完善工资、奖励制度;完善产学研人才培养制度、合作交流制度等等。昔日“心灰意冷”的老包,如今高兴地说,“现在是‘精神抖擞’搞科研”,而且还毅然带着课题加入到了在职读研的行列。

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贵阳院的业绩得以不断提高。物得以尽其用,人得以尽其才,黄院长一语中的:“制度是创新的保障。”(标题书法:沙英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