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建设和谐文化 构筑精神支撑

2007-11-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我有话说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进程中,和谐文化建设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保持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胡锦涛同志的深刻论述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发展提出

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就要进一步发挥和谐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我们党站在历史的高度、在对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顺应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体现我国社会的发展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建设和谐文化,根本目的是要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这迫切要求建设和谐文化,使全体人民树立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建设和谐文化,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作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也是和谐文化的重要载体。建设和谐文化,要求创造更多的符合和谐要求、倡导和谐精神的优秀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充分发挥精神文化产品在启迪思想、陶冶情操、鼓舞人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我们要通过各种文化产品用社会主义的和谐理念教育和激励人民,给人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

建设和谐文化,要坚持统筹协调、以人为本的原则。要统筹城乡文化发展,重视城乡、区域、社区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农村文化活动引导,活跃农村文化氛围。文化发展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要加强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满足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维护最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要重视人的心理的和谐与健康,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要照顾多数,区分层次,增强和谐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大力发展和谐文化。

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培育文明风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舆论氛围,不断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切实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健康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