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德艺双馨精神
本报特约评论员
11月5日,中宣部、人事部、中国文联隆重召开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授予56位艺术家“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光荣称号,这是党和国家给予文艺工作
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艺工作者,在文艺界大力弘扬德艺双馨精神,形成崇德尚艺的良好风气,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对文化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做到德艺双馨,积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文艺具有强大的社会感染力,文艺作品给人民群众以深刻影响,也要接受人民群众检验。人类文艺发展的历史表明,只有经受住人民群众检验、又给予人民群众美的享受和深刻启迪的作品,才能成为隽永之作;只有既具有高尚精神追求又具有高超艺术才华的文艺家,才能成为人民群众推崇的文艺大师。”
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表达了党和人民对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反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工作者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恪守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广大文艺工作者普遍认同、毕生追求的崇高理想。2004年,首届受表彰的30位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自觉弘扬德艺双馨精神,努力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新的贡献,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这次受表彰的56位同志,是经过基层推荐、得到人民群众喜爱和尊重的优秀文艺家。他们不仅在艺术追求上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取得突出成就,而且在职业道德、品行修养上自觉培养高尚的艺德。实践证明,在今天这个伟大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像常香玉、丛飞和邹树君同志这样的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正在不断涌现出来,他们不愧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范,不愧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造就一支宏大的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队伍。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为榜样,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弘扬正气、促进和谐,无私奉献、服务群众,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努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凝聚力的表率,成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表率,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表率,成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的表率。要牢牢把握繁荣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这个我国现阶段文化工作的主题,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积极履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命运,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追求同人民群众的愿望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时代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倡议书
在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之际,中宣部、人事部和中国文联联合召开了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授予56名同志“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这是党和人民给予文艺工作者的崇高荣誉,表达了党和人民对全国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为了在文艺界大力弘扬德艺双馨精神,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神圣职责,我们出席表彰大会的全体代表特向全国文艺工作者倡议如下:
一、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做时代的信使和歌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文艺的特点和优势,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人心,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唱响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旋律,为巩固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做出积极贡献。
二、走与人民相结合的创作道路,做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努力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用人民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哺育自己,关注人民命运,体察人民愿望,赞颂人民奋斗,激励人民前进。积极投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为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三、大力发扬创新精神,奋力开拓文艺的新天地。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之中,把文艺的生动创造寓于时代进步的运动之中。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在继承基础上推进创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以超越前人的创新勇气和敢为人先的创新胆识,积极推动文艺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为进一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奉献聪明才智。
四、以德艺双馨为终身奋斗目标,积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加强学习,加强修养,专心致志,孜孜以求,努力攀登人生和艺术高峰。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严肃认真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人间正气,塑造美好心灵。增强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热心公益,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努力成为报效社会、服务群众的表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携起手来,以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为榜样,大力弘扬德艺双馨精神,人人争做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进一步形成文艺界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努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全体代表2007年11月5日于北京
荣誉与责任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中国影协副主席奚美娟
我们是幸运的。亲历改革开放近30年的沧桑巨变,祖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文学艺术的第二个春天,给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创作舞台和巨大发展空间,在新时期这个壮阔的历史大舞台上,我们舒展歌喉,长袖善舞;我们挥毫泼墨,抒情写意;我们辛勤耕耘,收获希望和喜悦。我们不会忘记,是时代给我们以机遇,是党和政府给我们关爱,是人民给我们依靠和后盾,对此,我们充满深深的感激之情,将以勤奋工作以冀报答一二。
我们又是幸福的。今天,在我们党的领导下,祖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社会氛围团结和谐,人民创造新生活的图景多姿多彩。我们深感幸逢一个历史上少有的大盛世。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在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文化领域的每一个变化,都得到社会的瞩目;文艺工作者的每一份创造性劳动,都得到人民的肯定;文艺事业的每一次发展进步,都得到历史的铭记。我们仅仅是做了自己的份内之事,我们仅仅是尽了一点绵薄之力,党和人民给我们崇高的荣誉,这对我们将是巨大的激励和鞭策。
我们是有责任感的。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以重要篇幅,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目标,描绘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也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今时代,人们求富求安、求知求美、求新求变,随着我们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肩负着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神圣使命。我们要遵循创作规律,克服浮躁心态,努力地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为人民群众奉献出更多更好的艺术成果。就我自己来说,我曾经塑造的艺术形象包括教师、医生、法官、企业老板以及下岗工人、忍辱负重的传统女性等,每一次艺术实践都不敢掉以轻心,我深知,哪怕一点点的虚伪和造作,都意味着离生活更远,离老百姓更远,都意味着艺术生命的枯萎。在社会生活纷繁变幻的时代,艺术家一定要有清醒的文化自觉和艺术良知,自觉地履行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人间正气、塑造美好心灵的职责,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真实的力量
四川省教育厅语言文字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林强
我叫林强,在四川省教育厅工作,是一位业余摄影工作者。
最近以来,全国各大媒体都介绍了我十进“麻风村”的事迹;今年“八一”我参加了全军英模大会,九月又被五部委授予模范军转干部,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这一切使我深感荣幸,同时也深感不安。客观地说,我用手中的相机,为一些困难群众做这些事情是天经地义的。因为在用相机记录祖国大好河山的过程中也净化了我的心灵。上世纪80年代,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康定县贡嘎山西坡一所海拔4100米的小学,我结识了吉嘎老师,他一个人既是老师又是校长,守着这所雪线上的学校,一守就是27年。他对学生像对自己儿女一样。遇到山洪暴发,他总是把十几个孩子一个一个背过齐腰深的急流,送他们平安到家。他这样做在外人眼里早就是感动天地的事情了,而他做得那么平静,那么习以为常。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就问他:“吉嘎老师,你需要我做点什么?”我的本意是为他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可他却说:“我们学校的那面国旗旧了,我想要一面新的。”我没有想到,在那样偏远的地方,一面新的国旗,是那位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部份。就是这位普普通通的藏族老师,他在30年的职业生涯里,让多少藏族孩子知道了自己的祖国,国旗的光辉每一天都照在他们每个人身上。20年来,他不仅是我的好朋友,而且是我灵魂的导师,他用自己平凡的生命告诉我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奉献。同时也使我更加体会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
2005年3月,为了摄影我走进了阿布洛哈村这个远离我们生活的山村。我不愿意称它为“麻风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政府为保障麻风病患者的生存和控制疾病传播建立了康复村。这种隔离治疗的政策,使今天的中国人告别了麻风病的威胁。当年每一位麻风病人都付出了远离社会的代价,为了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今天的健康,做出了贡献。今天我们应该对那些上了年纪和已经离去的麻风病患者和他们的后代心怀感激之情。为了这种感激,我去帮助他们,我去拍摄他们。
摄影就是我的语言,我把镜头对准了他们。用相机记录下这些真实的画面,让更多的人通过影像了解麻风村的一切;用自己手中的相机来报答为了我们的健康而远离我们的病人们,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体会到温暖,让他们放心地看到自己的孩子和我们的孩子一样,都在同一片阳光下幸福生活。就是这组照片,荣获了摄影金像奖。我心里知道,所有评委们都是通过这次授奖,表达中国摄影界对弱势人群的关注与悲悯,表达对那些充满勇气的麻疯病人不屈生命力的高度颂赞。
说实话,在做这些事时需要勇气,但做了模范后,面对是否说真话时需要更大的勇气。后来组织上让我在北京和各地做先进事迹报告,我坚持说真话,大家都反映讲稿很朴实,很感人。我在想,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艺德无界 大爱无边
总政话剧团演员队协理员刘劲
从1996年到今天,12年了,我饰演周恩来各个时期的形象近30次,并因此获得了第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受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奖、第三届中国电视“百佳”艺术工作者等,被评为2006年中宣部第二批“四个一批人才”。我固执地认为,这是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给我这个饰演者带来的荣誉。对此备加珍惜。
演周总理,首先要了解周总理,认真学习反复揣摩,努力塑造出周恩来知己知彼、深谋远虑、外圆内方、以曲求伸、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的形象。我觉得周恩来不是一个凡人,他具有中国儒家的美德,他又到国外留过学,他又吸收了西洋哲学思想,所以他是一个优质的复合钢。这就是我在塑造周恩来的时候努力去追求的周恩来身上独有的特色。
要演好周总理,就要真实地去体会他所经历的各种情境。什么是真实?我们拍的戏,都是在那种穷山恶水的地方,我也有三次爬雪山过草地的经历了。有一次拍摄骑马的一场戏,导演要求我骑马飞奔,然后拉起马的前蹄,表现出马受惊的镜头。我的马就在河里面来回转,想把马拉起来,结果那一天那个马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起来,甚至有一次我急了把马整个侧拉翻在河里,还有一次摔下来,差十几厘米就掉到二三十米的悬崖下面去了。后来马确实是被突发的情况惊吓着了,当我再一次骑上马的时候,一拉,马蹄非常顺利地腾空起来,这样我就顺势一头栽到河里面,我们的摄影师也顺利地把这个镜头抢拍到了,后来画面出来的视觉效果非常有冲击力,也很真实。当时我说了一句话,如果因为拍这场戏真的把手摔伤了,那也是值得的,以后演戏也许就不用故意去端着手演周恩来了。
在演周总理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察了周总理在民众心目中的伟大风范。我第一次到陕北瓦窑堡拍戏,忽然冲进来一个白胡子老头,老人锉刀似的手不住地摩挲着我的手,连声说:“像,像!”并说:“周总理好哇,他走了后70年代还回来看过我们。”在武汉拍戏,八路军办事处旁边有个牵手婚介所,工作人员说啥也要把我请到所里参观指导他们的工作,让“总理”关心一下大龄青年。去后,大伙儿又是留影海侃,又是歌舞联欢,好不兴奋。有一次在法国,拍完戏,有一位法国老人走上前和我握手,说,周恩来是一个伟大的领袖,我们法国人为他建了纪念馆。我给女儿起名字叫“刘来恩”,我觉得周恩来的无限光芒笼罩了我的艺术生命和真实的生活。
每一次演周恩来,我都会受周恩来人格魅力的感染,自己的灵魂都会受到一次净化。演周总理以来,很多广告商找我拍广告,也开出很高的报酬,但毫无例外,我全部拒绝了,很简单,我不会让广告给自己饰演的角色抹黑,该舍弃就舍弃。
德艺双馨,艺德无界,艺术和道德本来就是没有界限的,我庆幸自己能够饰演周恩来总理,他无边的大爱对我潜移默化,才让我有了今天这个荣誉。这个“为人民服务”的胸牌我会一直带在身边,无论社会价值怎样变化,我愿意用自己的艺术生命来践行它――为人民服务。
书为心画 德艺双修
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省书协副主席孙晓云
我出生于书法世家,3岁时在母亲的指导下开始学习书画,至今已有49个年头。
多年以来,我一直以继承和创新并重为方向,并努力尝试将古代传统书法审美与现代创作形式相结合,走出一条雅俗共赏的新古典主义之路。我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便着力于书法笔法的研究,探索了近30年,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撰成一本20万字的理论专著《书法有法》。此书不仅在理论上阐释了书法史上近200年来从未说清的有关重大问题,而且用自己的书法实践予以证明。此书被《北京青年报》评为当年最具文化品位的四本好书之一。
近年来,我以社会责任感与自律精神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奉献爱心,对有才能的人更是提携有加。只要有利于社会公益事业,有利于人才的保护与成长,我随时乐意奉献,我也因此被江苏省红十字会评为“爱心大使”。我经常为贫困地区、受灾群众捐助款项、实物和作品,义务给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会议室、办公室的布置提供作品,为中国红十字会、残疾人联合会、希望工程、抗击非典行动、十运会、奥运会等捐献作品。2005年初,东南亚突发海啸灾难,我将刚拿到手的“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全部奖金通过江苏省红十字会捐献出去。
在日常生活中,我本着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原则,经常资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其中有我的同学、同事、朋友、熟人,也有素不相识的人。2003年,在得知外地一位年近9旬的国宝级学者生活困难之后,便托朋友每月给他送去生活补贴,至今已有4年多,这位老先生至今都不知道帮助他的人到底是谁。我并不熟识这位老先生,这样做完全出于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珍惜,更是对文化的敬仰。
艺术家首先是生活中的人,而艺术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人能认真做人,他对艺术的认真还用怀疑吗?学书法的人都知道“书为心画”的古训,书法之贵关乎作者的品性,心地芜杂则不能将纯净传达给观众,即使字画可观也得不到人们发自内心的敬重。在这个意义上,“德”和“艺”从来都是不能分离的,古人也认为,有什么样的“人品”就有什么样的“书品”,一点掩饰不得。在这个意义上,“德艺双馨”既是对艺术家的高要求,也是艺术家自我实现的重要条件。因此,新时代的艺术家,应该德艺并重、德艺双修,在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艺术精品的同时,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祖国、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毫无保留地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努力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德艺双馨艺术家。
心灵的舞者
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员山?
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暖人肺腑,深得民心,对我们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做为一名舞蹈演员我由衷地感到高兴,舞蹈事业的发展是和党的兴旺、国家的繁荣昌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联想到20年前我们的老前辈吴晓邦老师曾说过:“要使我们舞蹈实践更有意义,强化我们人的主体精神,加强理想、道德文化方面的修养和督促舞蹈家走出‘为舞蹈而舞蹈’的小天地,眼睛向着中国舞蹈和世界舞蹈去看,向着使他们的知识能够全面拓展的方向去看,中心内容是增加爱国主义教育。”我那时虽然还小,还不太理解,现在回想起来那确实是金玉良言。
人生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而舞蹈又是吃青春饭的,比其它艺术更短暂,所以就要抓紧一切时间,要懂得在有限的时间里哪些是应该放弃、哪些是不该放弃的,通过反复的斗争思考,我想我放弃的应该是名誉、地位、财富,不应该放弃的是我对艺术的追求、为人的标准,热爱党、热爱祖国和人民,坚持“二为方向”及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因为人们常说:“文艺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文艺作品乃至文艺家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其个人形象和水准。”所以我的信念、理想决不能放弃。
曾深深记得随心连心艺术团到西藏慰问演出时的情景:到达西藏我就严重缺氧,头痛、流鼻血、慢步走路都会觉得呼吸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还担当着《木兰归》和《飞天》两个独舞的表演。正常情况下我跳完这两个舞蹈都会汗流浃背,呼吸急促,更别说在那高原上了。带队的领导建议我只跳节目的一半,但我婉言谢绝了。因为我们每到一个地方或村落演出,当地的人们是那么的兴奋和雀跃,我觉得我必须要为他们献上我最完美和完整的舞蹈,特别是到了那曲,那儿的海拔4500米,当时我已吃不下任何东西,只能靠点滴,但当我看到四面八方的牧民们骑着马风尘仆仆的赶来看我们的演出,我知道我必须要跳,要为他们而舞。我们的舞台是黄泥土坯的一块平地,所有的观众都是就地而坐,山坡上、低矮的房屋上到处都坐着、站着一群群的人,当我站在黄泥土坯的舞台上、看着周围一双双喜悦、渴望的眼睛,一张张黝黑、质朴的脸上挂满灿烂的笑容,我的心震撼了。当我跳完最后一个动作我的意识有些模糊了,旁边的工作人员冲上去把我抱下了台,我已筋疲力尽,但我知道我在微笑,我听到了如潮的掌声和欢呼声,那一刻我想,我就是死在舞台上也值得,他们是那么的需要我们,我只能靠我的舞姿来表达我对他们的热爱。那一刻,我觉得我把生命与舞蹈完美地结合在那黄土的舞台上了。
梅花香自苦寒来
济南市杂技团团长、中国杂协副主席邓宝金
我从事杂技艺术工作已有35年,回顾我的人生历程,我由衷地感谢党和各级领导多年来对我的关怀和培育,感谢各位老师和同事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他们是我今天获得荣誉的阶梯。
是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文艺事业带来了繁荣和发展,也给了我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和机会。自1981年至1985年先后获得了全国比赛银奖、华东区和省的一等奖。1986年《蹬板凳》节目在英国第11届世界杂技锦标赛中打破赛场最高得分纪录,荣获了世界团体冠军“英航杯”和特技项对抗赛冠军、金牌;1987年又在法国第10届世界明日杂技马戏大赛中荣获金奖;1991年在朝鲜第九届四月之春国际艺术节演出中再获最高金奖。
1996年我告别了杂技舞台,被冠以杂技团名誉团长的头衔。针对杂技团当时魔术行当薄弱的突出问题,我领头组建了魔术团,聘请了著名魔术师做指导,我亲自担当剧中主角,编排演出了大型魔术综艺主题晚会“梦幻奇观”,演出大获成功,填补了杂技团历史的空白。2000年,我被正式调任为杂技团代理团长,后接任团长,当时剧团正处于困难时期,资金匮乏,人才老化,节目陈旧,市场狭窄,拖账欠债,等靠观望。人们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这个演员出身的团长如何收拾这个局面,我从抓管理入手,统一思想认识,开辟演出市场,改革创新节目,大力培育新人,争取政策扶持,拓宽生存空间。短短几年,剧团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2年起,剧团推出的《空中彩绸》节目先后在武汉国际艺术节获银奖,在巴西第二届国际杂技比赛中获空中节目金奖和评委观众最高荣誉奖,参与辅导的《转台高椅》节目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杂技比赛中亦两次获得银奖,并受文化部派遣,代表中国在摩纳哥第17届蒙特卡罗国际青少年杂技比赛中又首次打破了赛场得分纪录,以满分夺得“金奖”和摩纳哥“公主杯奖”。2006年该节目又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青少年杂技马戏大赛中荣获“金象奖”。在此期间,剧团又先后有许多节目在全国和省级重大比赛中获奖。大批青少年演员逐步被充实到舞台上,成为演出队伍的中坚力量。几年来,他们中一人获全国新人奖,三人被中国杂协授予“德艺双馨”荣誉称号,多人被评为省市三八红旗手、青年学术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劳动模范,有二人被保送北师大杂技编导班学成毕业,剧团第一次有了杂技专业自己的大学生。
几年来剧团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公益事业和义演活动,其中在中国文联中国杂协先后组织的赴西部宁夏采风慰问演出活动和到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安徽宿州市送欢乐下基层促和谐、树新风等慰问活动中,我都亲自带领剧团、拿出最好的金奖节目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