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23日电一个人下岗了,自己愁,父母愁,组织愁,连亲戚朋友也愁。如果有谁帮这个人再次就业,那种感激之情可想而知。
在北京,抱着这种感激的人多达123万。帮他们的“人”,是北京奥运会。
回想2001年7月13日晚上申奥成功时,所有北京人欣喜若狂奔走相告……为北京高兴,为中
以北京顺义为例: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兴建,让3000多名顺义人有了新工作;首都机场扩建,又让1万多顺义人实现就业……中国人操作的奥运会产生了强大的辐射、聚合效应,又使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顺义区投资的新热点。现代汽车公司来了,首钢冷轧项目来了,航空公司来了,银行也来了。资料显示,在筹办奥运会几年间,仅顺义就有5万多名农村劳动力成了“上班族”。
如同顺义这么幸运的地方已经布满全北京。北京市劳动局资料显示,奥运筹办期间,北京新增就业岗位123万个。最近5年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低于2%,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保持在60%以上。
据介绍,2002年以来,小额贷款、社保补贴、就业援助等11项就业促进政策先后出台,89万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奥运会筹办以来,北京市建立了“4050”农转居、享受低保待遇和残疾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援助制度,托底安置了29万名就业困难对象。
今年以来,北京市重点加大了对城乡零就业家庭的帮扶,建立了动态帮扶机制,对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消除一户。截至9月底,年初认定的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共帮扶10498户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
借奥运会的东风,托共产党的福,就业人员薪酬年增15.7%。人们相信,我们中国人举办的奥运会,必将还是一场经济的盛会。据了解,从2001年至2006年,首都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2.2%,比前一个五年提高1.4个百分点;北京人均GDP由3262美元跃升到6331美元。据北京市统计局有关人士透露,在筹办奥运会期间,北京就业人员薪酬水平大幅度提高。2006年,全市城镇在岗职工人年均工资达到40117元,比2001年增加20962元,增长109.4%,扣除消费价格上涨因素,年均增长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