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民营艺术团演歌剧之路能走多远

2007-11-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叶辉 我有话说

11月27日晚,杭州胜利剧院,金永玲艺术团庆祝十七大胜利召开汇报演出前夕,浙江省文化厅就金永玲艺术团演出红色经典歌剧《江姐》逾百场对金永玲进行了表彰。

浙江省文化厅的表彰决定说:“你团能坚持‘三贴近’、‘两面向’,深入基层,贴近观众,努力把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作品送到基层群众身边”,

“歌剧《江姐》百场演出的成功,不仅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为探索非公有制文艺院团经营发展新模式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在我国,民营艺术团排演歌剧,金永玲艺术团是第一个。在低俗盛行、高雅冷落的演出市场中,能将革命传统剧目连演100场,殊为不易。

嘉奖是为了激励,激励能否使这个民营艺术团演歌剧之路走得更远?金永玲还能持续多久?她还能排出新的歌剧吗?

“难,很难,太难了啊!”面对记者的采访,金永玲这一连串的“难”字道尽了这位“西子湖畔百灵鸟”改革之路的坎坷和艰辛。

金永玲,原浙江歌舞剧院著名歌唱家,曾4次举办个人演唱会,连续4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多次在各种声乐比赛中获大奖;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推出《祖国颂》百场巡回演唱会反响强烈;2001年在全国率先走出名人领衔创办了民营艺术团、排演大型革命传统歌剧《江姐》之路。金永玲的事迹,本报曾多次作过报道。

金永玲以名人领衔组建民营艺术团的率先之举,开民营艺术团排演歌剧的先河。她没要国家一分钱资助,成功地排出了“金”版《江姐》。她的艺术团机制灵活,不要固定的演员,所有演员均根据剧目需要向全国聘用。她的演出85%是在基层,真正践行了文艺“三贴近”的原则,给基层群众送去了高尚健康的艺术,给广大观众带去了美的享受。

然而,金永玲的改革之路并不平坦,她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是人才问题。

浙江的民营剧团非常活跃,绝大部分演出综艺类节目或地方戏,业余演员足可胜任。但歌剧对演员的要求极严,未经严格的专业训练根本无法出演歌剧。而金永玲艺术团不可能像国有院团一样养一批专业演员,该团所需演员均按照剧目需要向全国聘用,这也是民营团机动灵活的一面。金永玲曾试图与当地国有院团合作,却遭拒绝。她曾私下里请当地艺术团的演员演出,一次,她请的某演员排练的戏即将演出,演员所在单位领导知道了,通知这位演员马上回去,并警告他:如果参加演出,团里将对他采取措施。这个演员吓得只好马上回去。金永玲只好临阵换将,戏只好重排。

“专业艺术人才资源完全掌握在国有院团手里,当地国有院团的演员即使没事干也不能来民营艺术团演出,因为存在竞争。民营院团只能利用国有院团的空隙聘人来演出,这就注定了民营艺术团只能弥漏补缺,无法保证随时随地保质保量地演出。”金永玲说。

有些国有团在本团演出任务少的情况下,允许演员外出演出。但是,他们的演出不能算工作量。这也影响了一些演员的积极性。

“国家应该鼓励艺术人才流动。”金永玲说。“允许人才流动,演员到民营团演出也算工作量,这样才能鼓励国有院团富余的人才出来演出,才能繁荣文艺舞台。”

民营院团的另一大困难是资金问题。歌剧投入大,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国有院团也视若畏途,轻易不敢排演。民营院团缺乏雄厚的实力,一旦投入,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演砸了,就会倾家荡产。金永玲排演《江姐》投入100多万元,她几乎是倾己所有,她不可能每排一个剧目都“倾己所有”,因为她已“倾”不出来。

歌剧是高雅艺术,这几年一直在滑坡,高雅艺术很难完全走市场,市场还没形成,没培育好。政府应鼓励民营院团和国有院团一起参与高雅艺术的演出。

金永玲说,《江姐》已演了100场了,她还想排新的歌剧,《秋瑾》就是她非常想演的歌剧。但是,要排这个剧目,资金就是个大难关。她建议,国家对民营院团排演歌剧的支持可分期投入,前期投入给一部分,演出之后反映好的给予奖励;也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的办法采购民营院团的演出。

有人说金永玲是自讨苦吃,只要她走通俗甚至低俗之路,搞一些为市场欢迎的综艺类演出,搞大众艺术,快餐艺术,她完全可以捞个钵满瓢盈,哪会遇到这么多的麻烦。金永玲则坚信自己走的路方向对头。

金永玲的改革之路走得很苦,很累,很艰难。但她仍然坚持着。她说,无论她的改革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将为文艺体制改革提供经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