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积极探索民族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2007-12-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磊 冯玺 我有话说

50多年来,我国民族本科院校将“两个面向、两个服务”(即面向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目标切实落实到学校招生、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教育教学等各个环节。根据国家政策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或按国家政策加分录取相结合的政策,使学校少数民族学

生占在校学生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0%以上。民族院校已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各类干部和高素质的建设人才数十万人,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整个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也就是说,民族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既要遵循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尊重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性。所谓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就是要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以先进的高等教育思想观念引导办学全过程,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总之,要在高等教育的框架内加强民族院校的建设与发展。所谓尊重民族高等教育特殊性,就是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高等教育政策,大力探索办好民族高等教育的规律,大力加强民族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凸显办学的民族特色。在这方面主要是要积极开展针对民族高校与民族学生的教学研究,着力建设“大民族学”学科群,依据民族高等教育的特点,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民族本科院校要根据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两型”人才,必须在强化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具有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即建立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科学构建第二课堂,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开展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指导;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配合专业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大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民族本科院校加强“六观”教育,实施“四大导航工程”,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有效地解决民族本科院校学生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问题。六观教育是民族本科院校在进行与普通高校一致的祖国观、人民观、政党观、社会主义观教育的同时,必须强调民族观和宗教观教育。我国民族本科院校由65%以上的少数民族学生构成,民族观教育对于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民族本科院校按照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科学的宗教观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问题。

四大导航工程,一是目标导航工程,帮助学生尽快实现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制定科学的大学计划和人生规划,坚持以促进学生成才成长为中心,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说与教相结合的原则。二是理论导航工程。让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并能用正确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制定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增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方案,形成“3+1”即通识平台、学科平台、专业平台+实践平台的课程体系框架。三是素质导航工程。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方法,打造“4+3”的实践教学平台,即大学4年中每年进行1次校外社会实践,1―3年级进行2次教学实习和4年级进行1次毕业实习。通过“4+3”实践教学平台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了解和感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职业导航工程。民族本科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少数民族地区,有的享受着国家特殊的录取政策。但社会就业却不会因为少数民族而降低门槛,于是“低进”如何“高出”和“高进”如何“优出”就成为职业导航工程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具体问题。随着人才的相对饱和,流动加快,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已经不是民族本科院校人才的唯一去向。通过前三个导航工程的实施,民族本科院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参与竞争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校鼓励民族本科院校的学生学成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投身建设,也积极引导成绩优异的学生通过考取研究生或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和各省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就业等形式深造或间接为家乡的建设出力。据统计,通过实施四大导航工程,民族本科院校的学生就业率已稳步达到90%以上,效果十分明显。(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