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农村一定会越变越美”

2007-12-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华、赵秋丽 采访整理 我有话说

党的十七大闭幕以来,万德镇党员干部群众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渠道,反复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以此为契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万德镇地处岱岳之阴最幽处,夏商至明清的文物古迹众多,

有春秋时的烽火台,古齐长城、御道,乾隆皇帝下江南,多次路过这里,这里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千年古刹灵岩寺当年是皇家寺院。境内山川错落,碧水蓝天相映成趣,我们开发了生态观光区,每年吸引不少中外游客。虽然是山区乡镇,由于交通便利,我们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宜粮则粮,宜果则果,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形成了东片干鲜果品、西片良种培育、北片樱桃、南片蔬菜、畜牧业养殖十字框架的规模化特色产业结构。

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镇坚持以基地建设促调整,以农经组织壮产业,以农业工程带开发,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建一个合作社,兴一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标,不断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拓展了农民增收的新空间。孙家圈村以前是荒山遍野,水土流失严重。如今200亩荒山变成了菊花的世界,满山遍野的菊花在秋风中傲霜开放。以前,这里祖祖辈辈种花生,每亩收入不过800元。后来我们到安徽亳州考察,发现亳菊不仅耐寒能在山区种植,而且因为有药用价值,价格还高,每亩收入1800多元,净增1000多元,种菊花不仅有了经济效益,而且还改善了生态环境,村民的种植积极性高涨起来,准备在对面山上再开垦200亩荒山种菊花。店台村是大棚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为了让全村菜农掌握整套种植管理技术,村里先后聘请了山东农大的专家、寿光的技术员,手把手地教村民。如今,全村三分之二的耕地种了大棚蔬菜、有机蔬菜,产值达2万元以上,经济收入1.6万元。拔山村山多地少,我们就发动村民种果树,山上山下,地边地堰全部种上了核桃、板栗、柿子,成了万亩干鲜果品基地。仅核桃一项年产60万斤,户均收入1.2万元。特种种植频频亮相,中药材种植已发展了1200亩,浅水藕的种植既增加了收入,又成为国道上的一条亮丽风景线。明年春天,你们再到这里,就能看到满山遍野的鲜花绿树,风景美得很呢。

新农村建设是长期工程,不仅仅是村村通路、村村通水、村村通电视,增加收入,改善环境,还要提高农民的精神文明。为了搞好镇里的精神文明建设,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抓典型,以点带面,先后推出全国劳动模范孙士水、孝亲敬老典型马春华、南质坊村爱心群体、十大好媳妇、十大好婆婆,让精神文明建设渗透到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言行中,带动了全镇精神文明建设,整个乡镇稳定和谐,被评为“山东省小城镇建设中心示范镇”、“济南市最具发展潜力乡镇”。十七大报告为我们建设新农村指明了方向,农村一定会越变越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