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季度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11月1日,国家上调了国内成品油价格,但由于国际油价仍不断上涨,国内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的矛盾未根本得到缓解,导致国内部分地区成品油供应趋紧。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哪些因素导致国际油价快速上涨
问:今年三季度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屡创历史新高,一度接近每桶100美元,请问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原因何在?
答:导致近期国际油价不断上涨的原因非常复杂。我们认为,影响本轮国际油价上涨的基本因素仍是供求平衡相对脆弱、投资基金炒作、地缘政治及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认识差别等四个方面:
――供求关系处于脆弱平衡状态是国际石油价格不断走高的基本原因。从2001年到2005年,原油产量年均增长1.4%,预计2007年供需基本平衡。
――不稳定的地缘政治变化是国际石油价格不断走高的外部原因。美国对伊拉克战争陷入泥潭,伊朗核问题日趋紧张和土耳其与伊拉克边界局势动荡等均是推高油价的重要因素。
――美元疲软和投机基金投入推动了油价上涨。由于国际油价以美元标价,与2005年相比,美元对欧元贬值20.3%,美元持续走低一方面导致价格上涨,另一方面是投机基金利用美元贬值对石油价格炒作。
――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对稳定油价在看法上存在较大差异。石油生产国认为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投机基金炒作和炼油能力不足所致,因此不急于增产,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供求矛盾。
成品油紧张状况何时缓解
问:10月下旬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成品油供应偏紧的状况,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供应?这种局面到什么时候能得到缓解?
答:进入10月份以来,由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倒挂,部分地方炼厂开工不足,加之进入冬季柴油消费增加,导致我国部分地区柴油供应趋紧。
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目前的成品油市场供应问题,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按照中央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协调中石油、中石化两集团公司,以及各地经济运行、价格主管部门和地方炼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资源,加强调度,确保市场供应。
一是千方百计增加供给。提高现有装置产能,通过调整检修计划、提高加工负荷等措施,开足马力生产成品油;从生产、管输、销售企业三个环节深挖库存,努力增加市场资源投放量;调整产品结构,减少化工用油,增产柴油;组织两集团公司与东三省、山东、陕西、四川等地的地方炼厂开展合作,向符合条件的地方炼厂提供原油,收购其合格的成品油。
二是合理调度和配置资源。对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地区,以及京珠、京沪、京福、沪瑞、粤赣等跨省高速公路沿线,两集团公司从24日起实行敞开供应。对云南、广西、浙江等供求矛盾突出地区,逐省研究采取紧急措施,增加资源投放。
三是强化供需情况监测和市场监管。按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各地经济运行主管部门加强对成品油供应、销售、库存及市场变化等动态情况的监测与分析,积极协调解决成品油供应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上述措施的贯彻落实,成品油市场供应会很快恢复正常。
高油价时代应该如何应对
问:有专家认为,我们已进入高油价时代,面对这样的形势,如何强化节能减排?
答:高油价时代,加强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优化结构。提高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控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石油等传统能源。
二是加强管理。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对民航、铁路、公路运输行业,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水平。完善节能标准,制定交通工具燃料经济性标准,执行乘用车燃油消耗量限值标准,建立公示制度。实施轻型汽车燃料消耗标识制度。
三是推动技术进步。在重点耗能行业开发、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技术。利用财政资金支持一批节约和替代石油工业项目的建设。
四是完善机制。积极稳妥推进石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逐步使资源性产品价格真正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实行有利于节能环保的财税政策,加快完善并适时出台燃油税,研究制定鼓励节能环保型车船以及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车船的税收优惠政策。
五是广泛深入持久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实施包括企业、政府机构、学校、军营、家庭社区、青少年、科技、科普和媒体九个方面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调动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高油价时代里的节能减排,需要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居民都主动承担起责任,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形成节约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