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郑州12月9日电(记者刘先琴通讯员董一鸣)日前,共有1258个建制村的漯河市,一次性选派1356名大学生入驻各村,担任村支书、村副支书或村主任助理职务,在河南省率先实现了每村至少有1名大学生村干部的目标。
与不少地方主要选派应届大学毕业生当村干部不同,漯河市此次重点从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有两年以上工
为解除大学生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漯河市规定,凡到农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干部,在原单位享受的各种政治、生活待遇不变,市内的正常晋职晋级、职称评定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享受同职级村干部补贴,派出单位还要按干部驻村标准发放生活补助,最低每天补助6元钱。对连续3年考核优秀的,一般干部、副科级干部分别提拔担任上一级职务,正科级、副县级干部分别享受上一级干部工资待遇。
同时,漯河市还建立了大学生村干部正常流动机制。在“入口”上,市委每年公开招录一批应届大学毕业生,先纳入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序列,落实单位和岗位,再派到农村任职,使他们“根在机关、创业在农村”,既锻炼了年轻干部,又形成了农村人才“回归”和输入的长效机制。在“出口”上,实行任期制,大学生村干部一般任期3年,试用期1年,试用期考核不合格的予以免职;任期期满考核合格者,去留视情况而定。
来自漯河市人事局的赵耀华刚刚结婚没多久,蜜月还没过完就告别了新婚妻子下到基层。他给组织的申请书中道出了广大大学生村干部的心声:“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也考虑到了所要面临的各种困难,但我有决心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来,做一个农村发展的引路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农业科技的推广人,农民的贴心人,为生我养我的那片黄土地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