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哈电集团:有创新才有可持续发展

2007-12-1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哈尔滨12月12日电(记者董山峰通讯员王永利、刘欣)对处于全球水电制造业先进水平的我国第一台自主设计、制造、安装的70万千瓦水轮机组――三峡工程26号机组,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于目前国内1/3的火电机组、1/2的水电站机组,哈电集团都是当之无愧的生产商。近年来,哈电集团一手抓引进核心技术加

快消化吸收,一手抓自主开发优化创新品牌,开发了一大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能源产品和节能减排产品。由此,哈电集团已经使自己一举跻身于世界发电设备制造的先进者行列。

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哈电集团构建了一个在同类企业中独具特色的技术创新框架,包括以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核心的“研究开发”层,以主机设计、工艺部门为核心的“制造技术”层和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产学研合作为基础的“上游技术”层,构成了富有实效的产品创新体系。在此基础上,他们坚持自主创新,锐意研发大容量、高参数水电机组及一系列高效、清洁大型发电设备,取得了令同行羡慕的创新成果和市场成绩。截至目前,哈电人已创造了我国发电设备制造史上的诸多“第一”:葛洲坝125MW水电机组的研制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0MW空冷汽轮机、喷钙脱硫成套技术研究获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成果奖;秦山600MW核电站设计与建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到2006年底,他们已拥有58项专利――形成了水电、煤电、核电、舰船动力和电站成套设备等主导产品系列。

探究哈电集团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内在机制,有一个“制度”不应忽视:哈电集团每年确保拿出不低于5%的销售收入,用于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正是靠这样苦练内功,他们有了一身善于创新的强健筋骨。以制造9F级重型燃机为例,哈电集团实现先进技术国产化的速度令人惊叹。与国外著名企业签署《技术转让协议》3年来,在第一捆11台机组制造完成后,国产化率达到30.28%;第二捆6台机组制造完成后,最高国产化率达到了55.48%;在第三捆项目完成后,9F重型燃机的国产化水平已达到75%以上。

哈电集团董事长宫晶?说:“党的十七大和不久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高度强调创新。通过创新引领我国发电设备更新换代,哈电集团深感义不容辞。这本身也是哈电集团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大型集团的必由之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