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个东西差距,江苏有个南北问题。十多年来,江苏为彻底解决苏南苏北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近日记者在苏北地区采访,从党政领导到普通群众,“苏北上来了”成了大家共同的感受。
引资引智扶贫扶志
“苏南苏北最大的差距不在于经济发展水平,而是观念
面对“南北差距”的考验,江苏提出了“区域共同发展”战略。最初采用的是向苏北送钱物的扶贫方式,但苏北变化缓慢。后来江苏调整政策,对苏北的帮扶从“引资”到“引智”,从“扶贫”到“扶志”,“十五”期间,苏北的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2001年,江苏成立了苏北发展协调小组,重点加强对苏北发展的组织领导。2002年7月,在苏北发展协调小组第二次会议上,江苏提出以加快发展县城经济为重点,推进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四项转移”。“四项转移”实施五年多来,江苏向苏北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总额达471.15亿元,保证了基层政府的运转、乡镇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大量资金投入到公共服务中,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同时,大量的苏南、省直机关干部被调到苏北来工作。2006年以来,结合13个省辖市市级党委换届,江苏先后从苏南地区和省级机关选拔了25人到苏中、苏北地级市任职。目前,苏中、苏北地区省辖市党政班子中来自苏南和省级机关的有37人,其中党政正职14人,占正职总数的87.5%。而从苏南调往苏中、苏北县(市、区)一级任职和挂职的县处级干部达到近百人。干部交流力度如此之大,前所未有。
现在一提起江苏的睢宁,大家都知道是“中国儿童画之乡”,而在几年前,人们不仅不知道这个地方,更不知道“睢”字怎么读。2005年,长期在苏南工作的句容市市委书记蒋国星调任徐州市委常委、睢宁县委书记。睢宁独具特色却又鲜为人知的儿童画文化深深吸引了他。2005年-2006年该县连续举办两届儿童画艺术节暨经贸洽谈会,吸引众多海内外客商投资兴业,仅去年就签约82个项目,投资总额达25亿元。“中国儿童画之乡”的招牌让睢宁人更加自信了,也让这个县城焕发出勃勃生机。
记者点评:“送钱送物不如送个好干部。”无论是在连云港感受港城精神,还是在宿迁了解创业文化,在徐州体验“温情徐州”,记者听到的更多的是当地人们谈论的“好干部”带来的“新观念”,而不是省里今年又给了多少“钱”。既要送钱送物,更要送政策送干部,这是江苏解决“南北问题”的重要经验。
拒绝污染产业、夕阳产业的“北移”
苏南地区的发展经历了这样“三部曲”:20世纪80年代,苏南的乡镇企业刚刚兴起,“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财富集聚之时,污染也在蔓延;90年代合资、民资、外资大量涌入,招商引资成为一阵风,经济在迅猛增长的情况下,发展却严重滞后;进入21世纪,苏南地区招商引资的门槛明显提高,发展无污染的高新技术、节约型企业成为主旋律,而此时赚足了政策钱的台资、民营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了苏北――这一片急需招商引资的“净土”。
“我们已经吃足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苦头,绝不允许苏北地区重蹈苏南的覆辙。”面对当时的情况,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斩钉截铁地说。2005年10月18日,江苏省环保厅、发改委、经贸委联合出台了《明确苏北地区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的通知》,对苏北地区新建制革、化工、印染、电镀、酿造等项目的进驻做出了严格规定。江苏省环保厅、发改委、经贸委和生态环保专家,曾分赴苏北各地,对当地污染严重项目转移情况进行了突击抽查,逐步从源头上切断“南污北移”现象。
记者在苏北地区采访发现,“招商选资”已逐渐代替了“招商引资”,成了当下领导们口中“时髦”的说法。在淮安市,记者看到这样的“明文规定”:进入县、市、区化工园区的化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必须分别达到5000万元、一亿元以上。据了解,淮安市先后拒绝了300多个污染项目。5年前,淮安下属的涟水县曾从省外引进了20多个制革厂,每年可创造2000万元的税收。但因为污染,县里果断作了清理。2004年,江苏徐州某县工业园拟建一个投资2999万美元、年产1亿平方米蜂窝复合板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9亿元、利税2.5亿元,然而,考虑到复合板生产中废水排量过大、环境污染严重,该县最终放弃了该项目。在拒绝污染产业转移的同时,苏北也对玩具生产等已经饱和的“夕阳产业”说“不”。
在采访中,记者从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那里了解到这样一笔“账”:“收进100万元,碧波粼粼的濠河被污染了,用1000万、1个亿,能换回来吗?有些东西不是用钱可以买来的。再反过来想,河水清澈了,整个城市的生态价值、人文价值都上去了,这给南通市未来所产生的效益,又是多少个100万呢?”记者不禁为他清晰的发展思路暗暗赞叹。
记者点评:在苏南发展的道路上,“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让江苏人刻骨铭心,今年上半年的太湖蓝藻污染事件更让江苏人认识到,无论经济怎样繁荣发达,如果不能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人民群众就不会认可已取得的全面小康成绩。正是有了如此深刻的认识,江苏省委主要领导公开表示,哪怕GDP降15%,也要把太湖治理好。这样的“铁腕治污”让人为之一振。
先进放大与带动效应
“先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江苏就要走这条路,要利用苏南的榜样力量,通过先进的放大和带动效应来建设苏北,”江苏省委书记、省长梁保华说,“这是先进效应的增值过程,也是实现苏南苏北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2006年7月22日,江苏提出要鼓励苏南开发区与苏北开发区紧密挂钩,更大力度地推进产业转移。由此,江苏人创新了南北挂钩的模式。目前,苏南开发区与苏北开发区挂钩共建的10个试点开发区陆续启动,“县市学昆山,农村学华西,干部学吴仁宝”的热潮在各地涌现。
一个月前,富士康科技集团淮安科技城一期工程竣工仪式隆重举行。为了招来“富士康”,淮安市委副市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高雪坤向自己的老朋友、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写了6封私人书信。高雪坤是昆山人,曾担任过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主任,昆山市常务副市长,是“昆山经验”的缔造者之一,2005年调任淮安工作。在他刚到淮安经济开发区工作的80天内,就接待了1000多人次的客商。在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新引进企业中,有近一半来自昆山。“我们把昆山成套的成功经验、模式搬移过来了。”高雪坤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先照葫芦画瓢,等有了能力就自己搞创新,我觉得这样发展,要不了多长时间,淮安将会成为另一个昆山。”
华西村是江苏的“明星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去年8月2日到8月12日,连云港市在华西村把全市1400多名村党组织书记全部培训一遍。与此同时,华西村以及其他苏南的富裕村开始与苏北的农村结对。截至今年7月中旬,包括昆山-沭阳、吴江-泗阳、扬中-灌云等在内的南北结对村已有127对。因村制宜、各具特色的帮扶项目、先进观念带动了苏北农村的发展。“华西村已经从一个变成了几十个,现在不光江苏有很多‘新华西’,华西的田还种到了关外塞北去,华西这一滴水已经汇成了一个海洋。”华西村老支书吴仁宝自豪而又欣慰地说。
四十多年来,吴仁宝带领华西人艰苦奋斗,把一个贫困落后的江南小村变成了名闻中外的“天下第一村”,他本人也成了中国农村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开拓思想和奋斗历程成为一笔丰富的精神财产。十七大召开后,江苏省再次提出,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深入开展“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的“双学”活动,数万名乡村党支部书记来到华西村这个“村官大学堂”,通过一堂堂生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课,打开了眼界、拓宽了思路。
记者点评:从单向扶贫帮扶到共建开发区,可以提高对口帮扶、合作共建的效果,这是一种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互相帮助,对口支援的新形式。江苏南北协调发展的实践证明,解决地区发展差距问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个问题的解决也将证明,十七大提出的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