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黄冈师范学院:以“精品课程”育人才

2007-12-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胡世刚 我有话说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建设,是实施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黄冈师范学院,一所新建本科院校,高度重视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不断加大课程建设的投入,引导各教学院系和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黄冈师范学院已

建设校级精品课程39门、优质课程52门、重点课程81门,植物学、无机化学、素描、动物学、教育学、器乐和中国古代文学等7门课程还先后被评选为湖北省普通高校省级精品课程,在省属地方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一)

黄冈师范学院于1999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就在当年,学校专门设置了教学建设专项经费,包括专业建设基金、课程建设基金、教材建设基金、教学改革基金、双语教学基金等,通过项目申报、专项建设的方式,要求各教学院系和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人才培养工作。

学校不断加大课程建设的投入,于2002年颁布了《黄冈师范学院课程建设工作条例》,确立了重点课程、优质课程与精品课程的评估指标体系,并配套了相应的专项建设基金,用于课程的基本建设,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课程奖励措施。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评选为省级精品课程,学校配套建设经费3万元,在建设周期内每年奖励300课时教学工作量(1课时的报酬为30元左右);评选学校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和重点课程,分别配套建设经费1万、0.8万、0.5万元建设经费。

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学校要求各个职能部门主动服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切实保证课程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优先考虑为优秀课程引进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为了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课程教师队伍,学校规定优秀课程引进教授、博士不受指标限制,且优先考虑为引进的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重点安排优秀课程教师的外出培训进修学习。学校人事、教务部门积极鼓励优秀课程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进修班、学术研讨班学习,并尽可能多地安排优秀课程的任课教师外出考察,获得生动的教学素材,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坚决保证课程建设的专项经费投入。学校明确规定,课程建设专项经费,完全用于本课程的建设,经费必须及时到位,“专款专用”。

积极为课程建设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为有力保障课程建设,学校领导与有关职能部门每学期召集优秀课程负责人进行座谈,了解课程建设的进展和面临的困难,及时落实和解决,较好地配合了课程建设的“上层次、上水平”。

积极加强课程网站建设,为优质课程资源提供平台。为了配合教育部“质量工程”的启动,学校于2004年就开始积极联系购买精品课程制作软件和课堂教学录播系统。目前,学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已经初步完成,全校教师均可以申请在线制作。

(二)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它的教学任务,是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引导学生掌握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和成就,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分析评论能力,全面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教好学好中国古代文学,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黄冈师范学院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建设,并为其提供了全面而有效的支持。

本门精品课程的建设具有坚实的基础。担负《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任务的15名专职教师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1人,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教授中有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省政府津贴专家各一人。由于长期坚持抓好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曾两次被湖北省教委表彰为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研室;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曾三次被评为湖北省优质课程,并荣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优秀教学成果。1999年,中国古代文学被评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科研优势与特色领域”;2001年,被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建设学科;2006年6月,再一次被批准为2006至2010年度湖北省重点建设学科。该课程组负责人黄崇浩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楚辞研究、诗学研究,出版专著5部、合著7部,在《文学遗产》、《文献》等学术报刊发表论文80余篇,并于2004年被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面对高校扩招、规模扩大的新形势,面对人才市场需求的新变化以及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新要求,该课程组通过实践、研究,不断探索提高课程质量的成功之路。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牢牢夯实学生学科知识基础;开放课程建设,广泛吸收校外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强化对学生课外活动辅导;突出地域人文色彩,丰富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改革。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特别是近年来的深入研究与总结,本课程形成了比较鲜明的特色,即: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特色,继承传统与实施创新并重的特色,自主性与开放性并重的特色,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特色,整体性与地域性并重的特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