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服务地方 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07-12-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吴春燕 通讯员戢斗勇 我有话说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强劲的广东佛山市,是一所省市共管、以市管为主的地方性本科大学,生源90%在广东,一半学生来自佛山。至今学校已培养各类专业人才9万余人,他们大多面向基层就业,近3年,学校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获得社会与用人单位的认可。在大学生就业难的今天,为何

该校的毕业生能有这么强的就业竞争力?记者采访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邹采荣教授,这位原东南大学副校长,在谈到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时说,大学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要培养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培养模范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培养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负责任的人。

邹院长强调说,立足佛山,服务地方,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学校办学近50年来的办学特色。学校主动适应佛山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把建设质量好、水平高和社会急需的学科专业作为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学校主动与佛山支柱产业对接,分批建设佛山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佛山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佛山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等十大科研平台,为佛山支柱产业提供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持。近年来,学校还积极推进与政府、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共获得横向课题354项,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例如,研究培育的以“七桂早”25等为亲本的优质水稻品种,被推广到全国南方13省稻区,从1984到2005年仅广东省累计推广3149.49万亩,增加效益约32亿元;“仙湖肉鸭配套系”成为我国第一个审定的国家级水禽品种;“非线性随机动力系统”、“超霸节能刮平粗抛机”、“智能恒压供水系统”、“32路计算机录像在线监控系统”、“美国蓝鳃太阳鱼的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等项目经广东省科技厅组织鉴定为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一大批成果被推广和转化,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对如何办好地方性大学,邹院长认为,高等教育发展必须走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必须走国际化道路。佛山是世界制造业基地之一,珠三角有许多国际化大企业,地方大学同样要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的合作与联系。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及时了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才能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才能进一步强化办学特色,但在合作层面和内容上应有所侧重。学校先后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丁肇中教授、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高等教育学创始人潘懋元教授、原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李延保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学校作报告,起到转变办学观念、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不断提高办学水平的作用。学校十分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等10余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近年来,学校有400余名毕业生到国外攻读学位,派出54名在职教师出国做访问学者或攻读学位,推进了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学校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强化学生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学校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等比赛中屡屡获奖。2004年以来,学校学生在各类科技文化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99个,其中科技类奖励121个,包括国家级一等奖3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3个。作为一所地方性大学,2005年,学校在第二届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上,在名牌大学参与的强手如林的比赛中,竟然荣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2006年又婵联国家一等奖1项,受到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评价。

记者了解到,学校重视质量立校,教学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共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近年来,学校有了跨越式发展:1995年,学校仅有本科招生专业4个,2007年已增加到44个;在校本科生人数也从164人增加到9359人;专任教师人数从310人增长到830人,其中教授从6人增加到97人,博士从7人增加到114人。学校现有广东省“千百十工程”人员3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4人,一大批教师获得南粤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等光荣称号。近3年,学校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8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