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分配视角破解“三农”问题的探索

2007-12-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曲振涛 我有话说

有关“三农”问题的研究,目前涉及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从分配角度研究“三农”问题的成果较少,这是一个很大的缺憾。值得欣慰的是,刘德权、李友华两位教授所著的《农村分配关系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正是一部从整体上研究农村分配问题的系统性专著。书中将涉农分配

活动提升到分配关系层面并以之作为研究对象,从利益关系角度对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和民生问题进行了全面解读,展现了农村利益关系的全景,研究了各种利益关系的总体把握和整合协调之策。

书中较为科学地定义了农村分配关系的内涵与外延,首次抽象出农村分配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研究了农村分配关系的指标体系及其计量问题,以及农村分配关系的决定及其对农村资源配置效率、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并比较成功地探索出农村分配关系变迁的客观规律性――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利益关系长期趋向均衡、农业产业长期内获得平均利润、城乡主体之间利益关系长期趋向均衡。据此对农村分配关系的历史沿革、现实问题、国外实践进行了多维度考察分析,从中发现问题,追根溯源。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建立我国合理农村分配关系的基本模式及其实现路径。不仅单纯从农村剩余产品分配和公共财政角度,提出进一步改革农村税费分配制度、加大农业保护力度、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农村政治体制和治理结构以节约公共产品提供成本的对策;而且跳出就分配论分配的思维障碍,将传统的研究视角进一步延伸到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要素市场交换环节的一般收入分配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研究了创新农村生产经营方式、扩大市场主体整合资源的规模、实现市场主体间的有机联结、发展农村流通中介、调整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与农村分配总量、结构、方式的关系及其改革路径;同时,还从生产条件分配角度,对创新农地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不仅进行了科学的制度设计和机制构建,应用性强,而且提出一系列新的学术观点。如涉农分配关系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把握,合理农村收入分配关系的标志和导向,丰富农村按要素分配的实现形式,追索要素创值贡献的追加收益,农业保护的思路和原则等等,为从整体上研究农村分配问题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新农村建设的很多战略部署和对策安排,不论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要求,还是落实发展现代农业、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以及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等重大决策,都要有一个现实、简捷的技术路线或实现条件。否则,新农村建设要么进程缓慢,要么收效打折。《农村分配关系问题研究》通过健全农村和涉农市场体系及其机制,加上必要的与市场机制相容的宏观调控和利益协调,形成足够的利益激励,使基于交换活动、凭借价格的一般收入分配活动起到发展生产、优化结构、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并使各分配主体索取农村剩余产品的分配活动和全社会涉农再分配活动起到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社会福利、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等公共需求的作用。也就是说,首先保持各主体间利益分割的经济公平,再以此为基础追求社会公平。作者所凭借的进行市场规制、宏观调控和以工补农进而理顺农村分配关系的依据,是农村分配关系与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农村分配关系变迁所应遵循的客观规律性。作者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从一般均衡的角度,既把产业间、城乡间、地区间的资源配置结构和相应的技术经济结构的均衡与利益关系的均衡之间建立起了紧密联系和共生互动关系;又解决了处理利益关系所必须掌握的“度”的问题,引伸出了总体把握、整体协调、相互衔接和有机契合等处理分配关系的原则,使各方利益既不过度,也非不及,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可以说,这种思路是有远见的和独到的,符合科学发展观内涵中有关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重要观点。

我相信,继《农村分配关系问题研究》之后,有关涉农分配关系统筹协调和整体把握的研究一定能够丰富而深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