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期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因而,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就必须加强教育主体的自身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维度上,其教育主体自身必须做到爱、能、范的统一。
爱,就是从事思想政
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具备从事这项工作所应该具有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的特殊性在于,它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把社会的要求变成人们的信念和行动,而并不仅仅是解读和传达社会的要求。经验表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能力,往往成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性因素。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实践能力的支撑。方永刚的报告所以受欢迎,除掉他真诚地信仰教育的内容,热爱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以外,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他有较强的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能力。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能力包括: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社会要求即把握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规范的能力;本真地解读和诠释社会要求并为其正当性和科学性进行论证的能力;把握教育对象的心理和需求并能有效与教育对象沟通的能力;进行科学研究即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和回答现实中困惑人们思想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实践能力,一方面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一方面是通过实践的锻炼和积累获得的。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惟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使自己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所需要的能力。而无论是努力学习还是积极实践,都需要坚定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科学的信仰,即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作为科学来对待。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践科学,是需要学科发展来支撑的,而学科的发展同样需要科学研究的积累。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体的科学研究能力,就既是实践的需要,也是学科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实践能力的作用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欠佳,我们既要从社会要求的合理性,社会环境的复杂性,教育对象的现实性上找原因,也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能力建设上做文章。
范,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为教育对象做出示范和表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教育”别人的人,他要通过自己对社会规范要求以及核心价值体系的宣讲和论证,使教育对象能够接受社会的规范要求和核心价值理念,并且自觉外化为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特殊的社会角色,要求他不仅是一个社会规范要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宣讲论证者,而且同时也必须是一个示范者。其一,要通过自己对社会的规范要求以及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践行来教化对象,教化就是不仅要告诉别人如何做及其根据,而且还要以自己的行动为别人做出表率。其二,要以自己对事业对工作的负责精神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感染对象,教育者既是社会环境的有机构成,也是一个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动地感染教育对象的人。教育者无需明示教育对象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工作,他自己对事业和工作的态度就是最好的诠释;教育者也无需告诉教育应该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他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就是一面最好的镜子。其三,要以自己对教育对象的关心和爱护感化对象,这种关心和爱护,就是帮助教育对象解释和解决生存发展所面对的问题。这种关爱,对于未成年的教育对象来说,尤为重要。教育者有时一句话,一个眼神,甚至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关爱行动,就会改变人。
我们知道,教育主体的爱、能、范并不必然决定教育的实效,因为影响教育实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这应该是教育主体从主观自身的角度,对自身建设和教育实效的诉求。这是教育主体承担社会角色应有的境界,也是教育主体的责任要求。(作者为吉林师范大学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