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和消费品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提高,使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受发达国家“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一些不符合国情的理念正慢慢滋生,如“用过即扔”、“追求高消费”、“超前消费”等等。“消费主义”把消费看做人生最高目的,把购物和消费当做生活的主要内容,它以无节制的物质享乐为生活
在科学的消费观看来,消费首先是基于人的生理需要的“吃喝住穿”,它的满足为人的活动提供起点和可能。消费是人的本质得以表现、确认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手段。通过消费,人不仅从中吸收物质养料以延续生命、健全体魄,还要从中汲取精神养分以提高能力、完善人格、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科学的消费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将消费视作主动的、创造性的主体活动,而不是浪费财富、玩物丧志、享乐主义的消极行为,是以人的生活方式健康化、文明化为特征的消费观。它要求人们在消费中实现人的体力、智力、情感力、意志力以及社会素质、精神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在享受文明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文明。消费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旦成为目的,人就会陷入对物的追求的恶的无限循环中。消费品虽然是人的生命所必需的,但却不能真正证明人的价值,不能给人以充实、尊严、崇高。同时,对物的过度追求具有强烈的破坏性。因为当消费成为超乎一切的目的之后,它就会无视消费的客观条件而走向浪费、用光、耗尽,从而破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以科学的消费观引导消费十分必要。
第一,从现实的物质基础看,科学的消费观将消费植根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之上,是推动物质文明进步的消费观。消费是人对物的享用,而物的性质、规模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超越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消费是无根基的。固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自由选择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方式,但是,消费并不是随心所欲的。特别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不顾国情、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消费、贪图享受、挥霍浪费将会导致资本、资源的匮乏。同时,奢侈之风、淫乐之气的盛行也会消蚀人们的创造精神、进取精神,最终影响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的消费观要求人们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调整自己的需要,合理消费。它服从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鼓励人们正确认识消费,自觉抛弃落后、畸形的消费观念。
第二,面对自然资源的日益匮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科学的消费观要求人们自觉将消费纳入到生态文明之中,树立可持续消费观。可持续消费观提倡遵循生态规律、考虑环境因素,努力调节消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鼓励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是一种从生态伦理角度对消费进行理性审视,维护人类生存发展的文明消费观。自然是消费的源泉,人类应当正确对待自然,将消费纳入到生态系统之内,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以“取之有度”的态度利用自然资源。这样,人们就不会为了猎奇、怪异的消费需要而剥夺其他物种的生命,不会无视生态的承载力。
第三,科学的消费观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适度消费观。人生而有欲,这是一个基本事实。科学的消费观并不反对人的欲望追求,而是主张节制欲望、适度消费。消费不足或消费过度都是不可取的。前者无法提供人类正常生活需要的消费品,使人应该有的健康体魄与健全智力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后者将消费作为人生活的唯一目的,从而奢侈无度、挥霍浪费,不但会降低物本身的使用价值,还会伤害人的健康,影响人的价值实现。适度消费是消费行为的理性姿态,是以人为本的消费。它将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要求人们正确选择真正适合自身真实需要的消费品,按照有利于自己身体健康、心智健全、创造力充分而自由施展的要求去消费,并在消费活动中逐渐成熟起来。因而,这样的消费是人摆脱贪婪与自私,有计划、分步骤地调整与改善消费结构,积极寻求生命意义的活动。
第四,科学的消费观还特别重视精神文化消费,主张通过高尚的精神文化产品提高人的文明素质。马克思曾说:“因为要多方面享受,他就必须有享受的能力,因此他必须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392页)维持生存的物质性消费虽然必要,但人的消费倘若没有与文明相匹配的享受能力、不具备对消费对象本质的知识与消费力,没有与文明相契合的文化素质、精神面貌与价值观念,消费便有可能变质。因此,人的消费不仅包括物质性消费,还包括精神文化消费。精神文化消费以善的、美的形式感染人的心灵,是人格、人的尊严、人的自由实现的重要途径,它使人的消费折射出“人类崇高的精神之光”。在精神文化消费中,人们一方面在生存条件、生命尊严得到改善的基础上接受着精神文化成果的熏陶,使原有的思想状态发生解构;另一方面在理解精神文化成果时,又不断在头脑中进行新的建构,将负载于消费品中的精神内容内化于心灵之中,并且通过审慎的思考发掘其内在价值。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体现了人的本质要求。精神文化消费激励人们自觉摒除低俗、愚昧、颓废的消费模式,从而使生活趋于美好,消费方式趋于文明。(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