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英雄无语鲜血永存”

2008-01-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马晓毅 我有话说

见到刘伟民先生是在成都双流机场,他从美国辗转飞行近20小时,与记者几乎同时到达。他作为著名抗日将领刘放吾的后人,此次专程来成都参加纪念中国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南京大屠杀惨案70周年以及建川抗战博物馆举行的“著名抗日将领后人向英雄致敬”活动,记者借此机会采访了刘伟民。

刘伟民先向记者赠送了

《刘放吾将军与缅甸仁安羌大捷》一书,他说,2005年,为纪念中国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国防大学将家父列入其出版的书籍《中国抗日战争60位著名人物》之一;同年9月3日,在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他应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邀请,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大会,自己感触甚深。2007年恰逢抗战爆发70周年,他又应成都建川抗战博物馆的邀请,参加这次致敬活动。他说父亲刘放吾1942年时任中国远征军新38师113团团长,师长是孙立人将军。1942年4月,日寇为了阻断中国抗战大后方唯一的对外通道,派重兵入侵缅甸,以钳式突击将7000多英军主力及500多美国记者、传教士围困于缅甸仁安羌油田,就在英军走投无路,断粮断水,陷于绝境之时,刘放吾奉命率飞兵相救,以不足一团兵力对日军一个有飞机坦克支援的重装师团,在军力、装备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出奇制胜,一举击溃日军的包围,拯盟军于危亡之中,震撼了亚洲战场。此役为自1840年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在境外击溃强敌,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战例之一。

刘伟民早年为了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查阅了大量史料,却发现由于种种原因,仁安羌大捷被当年的海内外新闻报道说成是英美盟军的胜利,许多新闻将中国军队的战果硬说成是英美盟军的战绩。为了纠正这段史实,刘先生多次寻找当事人出具证据,以备有朝一日还真相于大白,还英雄以本来面目。早在1963年在香港还发生了一起真假将军的闹剧,一位姓林的人冒充新38师113团团长刘放吾,向时任驻香港英军司令菲士廷套近乎,因为这位官拜中将的英军司令正是当年被113团救出的英军团长,这位司令在几十年后也记不清楚救他的中国远征军团长是姓林还是姓刘,便把这位找上门来的林团长当做救命恩人,给他在香港生存提供了很多方便。消息在媒体传出后,了解情况的人就将报纸送给了退役后在台湾屏东卖煤球的刘放吾,为人忠厚的退役国军少将才站出来澄清事实:“救菲士廷的是我刘放吾。”真相大白以后,那个林姓骗子锒铛入狱,刘将军的英雄事迹始为世人所知,中国远征军的战绩才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刘伟民据此写出了前面提到的那本书。

为了表彰刘放吾当年为解救英美盟军作出的贡献,刘伟民介绍说,在二战胜利50周年的时候,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特别向刘放吾致信说:“很高兴获悉在二次大战中您领导中国远征军113团的英雄事迹,虽然不少勇士为战役捐躯,我愿意代表美国,感谢您解救500名美国人和数千英军的英勇事迹。”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1992年4月,还专程来到美国芝加哥会见时年93岁的刘放吾将军,并紧握刘将军的手,感谢他50年前解救大批英军。美国加州州长皮特・威尔逊在给刘放吾的贺函中写道:“我知道您亲历大战,并对五十年前的历史记忆犹新。只有热血忠诚的人,才能领军在战争中制胜,或奋不顾身加入战斗,您证明自己是出类拔萃的英雄。”刘伟民说,仁安羌大捷是中国远征军取得的,作为历史已得到世界公认,他的父亲在1995年去世时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这一仗打得真过瘾。”

对于此次来到成都参加“著名抗日将领后人向英雄致敬”活动,刘伟民表示,他现在是美国太平洋国际政策协会的董事,从事中美友好活动。这是一个美国著名的智库组织,其会长是美国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前不久,他在美国《洛杉矶时报》上,看到关于建川抗战博物馆的报道,有这么多著名抗日将领的后人来参加这次活动,其中包括国共两党领袖的后人,所以就排除困难,放弃休假飞了过来。刘伟民说:“有人问我花了这么多精力和时间赶过来值得吗?我说,值得,值得,太值得了。”在这个博物馆里,仁安羌大捷作为中国远征军取得的典型战例,已陈列在显著位置,历史得到了公认。刘放吾将军的铜像也将重新与其他著名抗战将领一道,站立在中国壮士雕像群中。“历史壮烈后人震撼,英雄无语鲜血永存。”刘伟民先生最后说。

1992年4月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见刘放吾将军,刘伟民夫妇陪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