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钱歌川,文学生涯从中华书局开始

2008-01-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吴永贵(武汉大学出版科学系) 我有话说


钱歌川(1903-1990)

钱歌川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中华书局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和出版条件。依此来看,一个

出版社的社会效益,就不单单是出版高质量的图书,还在于她不断地为社会造就出色人才。中华书局之于钱歌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钱歌川(1903-1990),原名慕祖,自号苦瓜散人,又号次逖,笔名歌川、味橄、秦戈船,湖南湘潭人。在翻译界和外语教学领域,不知道钱歌川名字的人大概不多。他翻译过多种英、美、日本作家的小说,出版过近百种关于翻译和学习英文的书,特别是他的《翻译的技巧》一书,上世纪七十年代问世以后,一纸风行、畅销不衰。然而钱歌川本人对于这些成就并不很得意,他喜欢以文人自称,而把“贩卖洋货”只当其余事。确实,早在30年代初,钱歌川就已在中国文坛上崭露头角。他的散文小品和社会随笔,文字散淡苦涩,思想深刻独到,创作风格自成一家,在现代散文史上,应有其一席之地。说到钱歌川的文学生涯,得从他进入中华书局当编辑开始说起。

1929年,钱歌川为谋求个人发展,放弃了薪俸不低的教师工作,从湖南长沙来到大都市上海闯天下。他初来乍到,又无名气,找工作颇不容易。恰好这时中华书局缺文艺方面的编辑,在开明书店总编辑夏?尊先生――钱歌川留东同学丰子恺的老师――推荐下,钱歌川进入了中华书局,成为其一百多名编辑队伍中的一分子。这一浸染文气书香的职业,为钱歌川的成才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利的文化环境,决定了他一生的发展路线。援引他本人的自我总结:“从此滥竽文艺界,与文笔结下了不解缘。”其实,不仅在文艺领域如此,翻译界和外语教学界,钱歌川的名声也是打他做中华书局编辑时播下的。

钱歌川初任编辑,月薪为一百一二十元。这样的待遇无论是以当时的社会生活水平来衡量,还是在中华书局同人中进行比较,都堪称优越。中华书局的老职工吴铁声也是1930年考入中华书局的,当时他的身份是缮校,月薪才25元。他说他除去房租5元,寄家里10元,剩下的10元维持个人生活尚没有问题。由此可推算当时的物价指数,也说明中华书局一开始就很赏识钱歌川的才能,对他十分器重。钱歌川入局不到两个月,中华书局的头脑们大举东征,考察日本的出版事业。因钱歌川早年留学日本,便随同前往充当翻译,吃住一起,彼此间有了更深的了解。1933年,中华书局创办《新中华》杂志,钱歌川被任为三主编之一,负文艺征稿及写稿之责。随着该杂志的成功,钱歌川的文名不胫而走。正如他本人所言,这使他“闯进了文学活动的中心”。一方面他为杂志征稿周旋于文人作家之间;另一方面,他接二连三地在《新中华》上发表文章,逐渐为世人所瞩目。1933年,钱歌川以味橄为笔名,在《新中华》上先后发表了《最初的印象》、《飞霞妆》、《帝王遗物》、《闲中滋味》、《吃过了吗》、《演戏之都》、《游牧遗风》等10篇记叙北平风物的散文,再现了30年代燕京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记述了自己在友人陪同下品京味、听京戏、游览园林、登临长城、参观故宫以及凭吊陶然亭墓碑青冢的种种感受。这10篇文章1935年结集为《北平夜话》,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出版后,深受读者关注,远近都有人来查问“味橄”的来历,连海外的读者都觉得文笔非同凡响,来信询问名不见经传的“味橄”是谁。1935、1936年,中华书局还出版了钱歌川的两本散文集――《詹詹集》和《流外集》,收录的大都是钱在《新中华》上发表过的文章。钱歌川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散文集还有1943年出版的《偷闲絮语》、1944年出版的《巴山随笔》、1948年6月出版的《游丝集》等。钱歌川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固然离不开他那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扎实而绵长的创作生命力,但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中华书局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和出版条件。依此来看,一个出版社的社会效益,就不单单是出版高质量的图书,还在于她不断地为社会造就出色人才。中华书局之于钱歌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钱歌川在中华书局工作的几年,一直著译不断。文章稿费和书籍版税所得,成为他1936年留学英国学费的主要来源。而其中的很大部分,应是由中华书局支付的稿酬。赴欧留学是钱歌川十年的夙愿,一朝得以实现,除了他鬻文有所积攒而外,还仰仗中华书局的大力支持与鼓励。1936年8月12日,总经理陆费逵专门为钱歌川出国学习事给编辑部批下一手条:“钱歌川去英,事为公司撰文购书,自二十五年九月起,一年为限,薪水照送。”中华书局一年的工资补济,对完全自费留学的钱歌川来说,自是一笔不小的钱款。另外,书局还赞助他相当的盘程,也节省了他一笔路费开支。编辑所长舒新城也古道热肠,主动提出给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写信,请其援手,使钱歌川获得了教育部赞助的500元大洋。这事舒新城在1936年5月4日的日记中有以下记载:“下午为歌川致蔡孑民一函,请其致函教育部部长王世杰,于其下年去英时予以津贴及考察名义。”

钱歌川赴欧留学不到一年,抗日战争就爆发了。他考虑到国内情形,没有按时回到中华书局复职。以后国难难纾,中华书局亦随之进入战时困难时期,业务中心随战事变化往内地转移,辗转播迁,几至停顿。钱歌川以后再也没有回中华书局,但他一直为曾经是书局同人而感到骄傲。1982年,中华书局七十周年大庆,身居海外的钱歌川,专门写文章以志纪念。

中华书局对钱歌川厚爱有加,钱歌川也是投桃报李。钱歌川任中华书局编辑历时六年余,握管编书,功绩彰彰在人耳目。《新中华》杂志行销全国,钱歌川列名主编,论贡献自不待言。英国剑桥大学奥格登教授创造了850字的基本英语\(BasicEnglish\),尤便于英语教学,钱歌川首先把它引进国内,在中华书局出了一个“基本英语”系列,包括一套《基本英语丛书》、《基本英语课本》、《基本英语读本》,其中后两种还作为教材,在广播电台空中教学,反响强烈。后来又请赵元任先生为之灌音,制成唱片发行。这项配套业务广受读者欢迎,中华书局为此获得了很可观的经济效益。另外,钱歌川也是《辞海》编辑者之一,负责新文学名词的解释。这一时期,中华书局出版的由钱歌川编注或翻译或著述的图书有:《现代教育学说》、《文艺概论》、《日文典纲要》、《黑女》、《热恋》、《缪纶童话集》、《世界名歌选》、《北平夜话》、《詹詹集》、《流外集》等。

1939年4月,钱歌川回国后,人虽不在书局,但作为作者,依然支持书局的发展。《新中华》在重庆复刊后,他经常写稿,不但《巴山随笔》集中的文章全是在这刊物上发表的,还译出史坦贝克的战争小说《月落乌啼霜满天》一个长篇,按期刊载。《中华英语》半月刊,也是由他主编,交中华书局印行。该杂志在大后方极受欢迎,供不应求。这一时期,钱歌川向中华书局提供的或编注或翻译或著述的书稿主要有:《英语杂话》、《英文发音法》、《英文拼字法》、《英文新辞汇》、《英文法初步》、《大学英语》、《现代英文选》、《爱珠》、《房客》、《月落乌啼霜满天》、《偷闲絮语》、《巴山随笔》、《游丝集》等。


钱歌川著《北平夜话》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