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宁波1月6日电(记者严红枫通讯员吴海霞、郑巍)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畔,我国现存最早的石牌坊、“国宝”――横省石牌坊经过能工巧匠一年多的打磨,获得“重生”,今天开始正式迎客,一展800年前“旧貌”。
横省石牌坊隐没于鄞州区五乡镇一个山岙中。该处四周古木参天,修
为了让“国宝”恢复当年的风采,去年1月,经国家文物局审批、拨款,鄞州区文保部门启动了横省石牌坊的修复工作,要在保持文物原貌的基础上修复,以尽量保持历史留下来的信息。现在呈现在人们眼中的横省石牌坊,檐口刻有宋代常见的宝相花纹和花边重唇板瓦,整个外观古朴而典雅,雕刻工艺也非常精致。总体感觉与800余年前的那部分比较吻合。
横省石牌坊地处山脉与平原交接处,附近的联合村、宝同村历史悠久,早在周代就有“海人持货贸易于此”之说。如今,周围一带已发现过许多汉、晋时期的古墓葬群,并出土秦、汉钱币数斤。同时,村前村后仍保留多处唐、宋时期的古窑址。不过关于横省石牌坊的情况,历代史书志书未见有相关记载,坊身上亦无题刻、字迹可寻。
据鄞州区文管会副研究员张德华介绍,根据遗状及牌坊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特殊的人文环境因素,鄞州区文物部门在查阅清宣统三年(1911年)整理的《鄞东史氏家乘》一书时发现了有关的记载,推断这座牌坊是南宋望族史家的墓前牌坊。
有关古建筑专家经研究后认为,横省石牌坊对研究浙江乃至我国建筑发展史具有重大价值。其所具明显的木牌坊特点,也鲜明地反映了从木牌坊向石牌坊的过渡性特征,特别是在建筑构造技术上,充分考虑了石构件性能,结构设计合理,是仿木石构建筑中灵活运用高超技术的成功典范。(图为横省石牌坊。龚国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