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谐湖南的精神支撑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在中国5000年文明史上,湖南有着重要地位。尤其是近几百年来,湖南人以“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引领时代风云,湖湘文化大放异彩。
而今,湖南省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建设
过去5年,湖南省共创作舞台艺术作品40多台,创作歌曲200多首,其中很多作品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奖”等,《走进阳光》、《秋天的花鼓》、《老表轶事》等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在文艺创作战线,繁荣的文艺创作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湖南省将重点扶持代表地方水准和具有鲜明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的创作,推出为广大群众喜欢的舞台精品剧目。
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湖南把着力点放在改善文化设施条件上。实施基层文化扶持工程,投资2459万元用于大湘西地区基层文化站建设,筹措近2000万元为基层专业剧团配送70多台流动舞台车。实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成67个基层分中心、4万多个基层服务网点,所有基层网点群众均可享受该平台提供的文化信息服务。在湖南省博物馆,观众的人数连续6年保持上升,去年突破90万,该馆利用其珍贵的馆藏举办各类精品展览,已成为湖南一处重要的文化标志。同时,省图书馆得到改善,省群众艺术馆即将竣工,一个个群众共享的文化窗口正在打开。
在创新群众文化活动方式上,湖南注重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内容的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力求实效。第二届湖南艺术节、政府送戏送电影下乡、全省青年戏曲演员电视大赛、“十九和弦”超级戏乐会以及“文化遗产日”宣传等群众文化活动的成功,就是证明。它们均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群众参与。同时,基层文化单位经常性开展科技讲座、法制宣传、读书看报、信息交流、文艺辅导、文艺汇演、体育比赛、游戏娱乐等文化活动,丰富了文化工作的内涵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让湖南的公共文化生活花开一片,片片留香。
十七大报告首次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在党的代表大会上作为重要任务提出。专家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在文化建设中,湖南省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以政府为主导,强调“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社会效益”,构建保障群众享有基本的文化生活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做法,将为建设和谐湖南和经济强省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挖掘湖湘文化的魅力源泉
“吾道南来原本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诞生在八百里洞庭湖之南这片沃土上的湖湘文化,以其鲜明个性和独特魅力声名远播,成为中华文化和华夏文明的瑰宝。
近年来,湖南凭借底蕴深厚、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弘扬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艰苦探索,闯出了中部内陆省份发展文化产业的新途径,建立了以广播影视、图书报刊、文娱演艺、动漫游戏、网络媒体、文博会展、文化旅游等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实现了以产业集团为核心的文化资源的初步整合,创造了“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等知名品牌,培养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和人才团队。
目前,湖南文化产业正朝着最具活力、最具竞争力、最具国际化风格、最具湖南文化底蕴的特色产业目标前进――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湖南省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优化了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文化产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十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7.3%,全省共有文化产业单位4万多家,从业人员82.81万人,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湖南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到3000美元之间,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0%到40%,将是文化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时期。目前,湖南省人均GDP已经达到1500美元,“十一五”末将达到2278美元,恩格尔系数降到40%,将是湖南省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发展最快的时期,也将是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阶段。到2010年,湖南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超过600亿元(不含旅游业收入);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50万人,人均创造GDP达到4万元以上,真正实现湖南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式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强省的动力“孵化器”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此,湖南省省委书记张春贤指出,贯彻落实好这一决策和部署,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湖南在中部的崛起,促进和谐湖南的建设,实现“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湖南文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广电集团、出版集团、报业集团等文化集团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无不得益于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
近年来,湖南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保护、运用好各种文化资源,锻造文化核心竞争力。
在产业门类构成上,湖南确立了以广电、出版为龙头的产业框架,初步整合了文化产业资源,相继组建了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长沙晚报报业集团、长沙广电集团等企业集团。在所有制结构上,湖南省积极鼓励多种社会力量办文化,呈现出国有、集体、民营企业相互促进、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一方面,国有经济在媒体传播、出版发行等领域优势明显,优势企业具备了相当规模;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在动漫、文化娱乐、休闲产业等领域,民营资本成为投资的主体。
现在,湖南形成了以国有文化产业集团为主导,以民营、合资文化企业为重要力量,以丰富独特的地理、人文资源为依托,以省会城市和市州相呼应的文化产业布局。一是“一区三带”的区域格局,即以长沙为重点的文化产业中心区和以一点一线、大湘西和大湖南为重点的三个特色产业带,形成相互呼应的集群化产业空间格局。二是“四轮驱动,两翼齐飞”的产业格局。广电、出版、报业、文化休闲娱乐的增加值合计144.73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3.4%。作为“两翼”的文化旅游和会展业也增长迅速。
湖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做法,不但使产业布局走向合理,产业结构多元发展,而且扩大了湖湘文化的品牌影响,使文化走出去战略取得成功。
在新一轮文化发展竞争中,湖南正逐步形成文化跨越发展、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目前,湖南人均GDP已经上升到1500美元,恩格尔系数大幅度下滑,文化消费快速增长的新阶段已经来临;通过深化改革,科学的管理体制、灵活的经营机制正在形成;自然文化资源、传统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旅游文化资源亟待开发;海纳百川、开明开放的招商政策陆续出台……
正如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蒋建国所说,世界正经历着全球化的大潮,人类重新站在了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起点上。蓦然回首,文化的普照之光已经悄然跃起。湖南的经验证明,在这道亮丽的风景面前,谁善于经营文化,谁就有可能成为当今竞争大潮中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