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每天最好能吃50克以上的粗粮
●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克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状况明显改善,儿童青少年平均身高增加,营养不良患病率下降。然而,在一些贫困地区,营养不良的情况仍然存在;在发达城市,与饮食习惯息息相关的慢性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应该怎么吃,仍旧是个问题。
为给居民提供最根本、最准确的健康膳食信息,指导居民合理饮食、保持健康,中国营养学会受卫生部委托,对中国营养学会1997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多次论证、修改,最终形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以下简称《指南》),并于2007年9月由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会扩大会议通过。
1月15日,卫生部特别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新版《指南》有关内容。
对前版的继承和发展
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介绍,与1997年的版本相比,新版《指南》有以下特色:
――新增加了“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和“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两个条目,将饮水、零食及饮料这些与健康密切相关的膳食内容引入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使内涵更加丰富全面。
――提出更具体的量化指标。如在“粗细搭配”的内容中“建议每天最好能吃50克以上的粗粮”;在“如饮酒应限量”的内容中明确“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
――表现形式不拘一格,比如增加说明部分,对条目涉及的有关名词、概念以及常见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有助于深入理解和实践;采用问答形式,解答膳食中常见问题和居民对营养认识的误区;有更多提供丰富科学信息的图表等。
对营养学界前沿新观念和新发现,《指南》还给出了参考资料作为佐证。“比如饮酒问题,根据现在的研究资料,适量饮酒对于心血管健康可能有好处。另外一个研究资料证明,饮酒即便不过量,也可能增加某些癌症的患病机率。类似的问题,我们不想表达一个明确的态度,告诉大家要喝酒或者不要喝酒。我们就不把它放在正文中,而是放在参考资料里,这样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取舍。”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葛可佑解释说。
五层膳食宝塔 确保营养平衡
为了帮助一般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指南》的主要内容,专家委员会对1997版《指南》中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进行修订,形成了新的平衡膳食宝塔,直观展示了每日应摄入的食物种类、合理数量及适宜的身体活动量。
新的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各层位置和面积的不同反映了各类食物在每天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居宝塔底层的是谷类、薯类和杂豆,这是膳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每人每天应摄入250克―400克,而且要“粗细搭配”。
位居第二层的是蔬菜和水果,《指南》建议,在每天应摄入的新鲜蔬菜中,深色蔬菜最好占一半以上。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杨晓光介绍说,所谓深色蔬菜,是指“像红辣椒、菠菜、甘蓝这样颜色比较深的各色蔬菜”。深色蔬菜的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含量明显高于浅色蔬菜。
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奶类和豆类食物则合居第四层,膳食宝塔为何将杂豆和大豆分列底层和四层呢?葛可佑解释说:“大豆和其他杂豆的营养构成有很大区别。大豆的蛋白质可以达到40%,氨基酸组成比较平衡合理,这对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地区改善蛋白质营养很重要;而杂豆的蛋白质只有百分之十几,构成也不像大豆那么合理。特别把大豆强调出来,就是让大家知道,多吃大豆有益健康。”
位居宝塔顶层的是烹调油和食盐。近年来,人们对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危害的认识逐渐加深:摄入过多可能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性。欧美等地甚至严格限制膳食中反式脂肪酸提供能量的比例不能超过总能量的2%。虽然新版《膳食指南》提示应尽可能少吃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但是膳食宝塔没有具体限定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
杨晓光解释说,“反式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氢化油,比如人造奶油、起酥油等;而我们常用的烹调油是植物油,反式脂肪酸含量很低。目前,还没有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统计数据,这方面有待进一步积累,以便我们作相关的规定。”
新版膳食宝塔也没有建议食糖的摄入量,仅提示儿童、青少年不应食用太多糖及含糖高的食品饮料,以减少患龋齿的危险。“虽然糖尿病逐渐成为常见慢性病,但它不仅仅是糖的问题;除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之外,还与遗传和活动量有关。从膳食结构来讲,我国居民食糖的摄入量比较少,所以我们没有做具体限定。”杨晓光解释说。
另外,新膳食宝塔还增加了对饮水和身体活动的要求。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成年人每日至少饮水1200mL(约6杯);在高温或强体力劳动条件下应适当增加。饮水应少量多次,要主动,不应感到口渴时再喝水。膳食宝塔同时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最好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对补充营养应理性看待
与会专家还指出,目前我国居民存在某些营养误区。
对当前存在的依靠营养补充剂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流行趋势,杨晓光认为,“健康人完全可以通过膳食获得所需营养。”
他进一步解释说,获得营养有三条途径,第一个途径是通过膳食平衡达到营养的需求,这是最高境界;如果食物不可及或者食物中的营养素不够,就需要强化,这是第二个途径;第三个途径才是营养补充剂,但是营养补充剂不是食品,它不能提供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只有不能通过正常膳食满足营养需要的人(比如恢复期的病人或者快要生产的孕妇)才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营养补充剂。
葛可佑则提醒,对于“香蕉致癌”、“牛奶致癌”、“维生素C引发危险”等时常见诸媒体的营养报道,公众应理性对待。这类谈虎色变的报道可能存在两种偏差:第一,这类报道往往是一个单位、一个研究组、一个实验所获得的结果,没有经过验证并形成理论,只有独立进行的同类研究得到一致结果,在科学上才能站住脚,才能用来指导群众的生活实践;第二,这类报道经常把动物试验直接移到人体,但是动物试验的结果和人体有很远的距离,不能随便移植。
合理膳食是疾病预防的一部分
新版《指南》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对慢性病的预防。在10条针对一般人群膳食指南中,有2条是针对慢性病预防的;其他8条也都包含慢性病预防的内容。
与这一突出特点相对应的是,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增加,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突出问题。
孔灵芝认为,膳食指南的修订和推广对预防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是在具体践行“预防为主”的理念。她介绍说,由卫生部部长陈竺倡导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即将启动,其内容之一就是分析现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目前,卫生部所做的一个前期调查表明,慢性病是引起中国居民因病死亡的原因之一。最常见的三个诱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是:烟、膳食和缺乏体力活动。膳食指南强调运动的重要性,让影响健康三大因素中的两项得以体现和控制,符合以预防为宗旨的健康策略。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而平衡膳食又是合理营养的根本途径,根据《指南》的条目,并参照膳食宝塔的内容,来安排日常饮食和身体活动是通往健康的光明之路。”孔灵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