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六十一年安全无事故的背后

2008-01-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温庆生 我有话说

北京军区某炮兵旅一连的安全纪录令人咋舌――一个战斗力颇强,整日驾车操炮的炮兵连队,竟然61年安全无事故、无案件!

走进这个连队,方知61年安全无事故的背后确有诸多玄机。

“警示牌”天天翻

2007年12月25日,塞外旷野。北京军区某炮旅一连一班班长李志

远正带领一班战士进行操炮训练。沉重的大炮在他们手中温顺得就像一个乖孩子。

令记者不解的是,战士们人人背后有一个小铁钩,在冬日的阳光下一闪一闪。连长李春光解释说:“那是用7号铅丝做的小铁钩,不要小看这个7号铅丝做的小铁钩。用它将水壶、挎包、雨衣、防毒面具的四条带子勾连在一起,既可防止战士从车上跳下时挂到车厢板上受伤,又可固定这四根带子,从而提高士兵运动速度,效果明显。”

发明这个小铁钩的战士叫尚喜春,是四班班长,因班里战士从车上跳下时挂到车厢板上崴了脚,他在修窗户时看到窗挂钩想到了这个防止战士受伤的办法。现在这个“土”办法已在全连推广。

61年安全无事故来之不易,对用车、用炮多的炮兵部队来说,更是难能可贵的,没有广大指战员的真心投入是绝对做不到的。连长李春光讲的一段故事揭开了谜底:1953年12月的一天,一连组织实弹射击时,老兵王勇的枪不慎走火。连队以此为契机,组织官兵查找事故隐患,使大家认识到只有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才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保证连队工作顺利开展。以后连里制作了“安全警告牌”,上面写着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悬挂在醒目位置,警醒大家不忘抓安全。从此,连队走到哪里,官兵就把“警告牌”带到哪里,坚持天天翻看。如今,“警告牌”虽然换成“警示牌”,但“警示牌”天天翻的做法却一直坚持下来。他们还编写了琅琅上口、便于记忆的52句安全“三字经”。一连“三字经”天天念、“警示牌”天天翻,确保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八个好习惯

“三五百米散散步,三五个人聊聊天,三五句话提提醒,三五分钟谈谈心”。一连干部采取这种轻松自然的工作方式,收到良好效果,逐渐筑牢官兵的“思想防火墙”。

河北籍战士小李,入伍前是个“网虫”,有多个异性网友。入伍后,他总想利用各种机会外出上网会网友。连长李春光、指导员王佑仁经常对小李进行“随机教育”,使他明白恋网可能造成的危害,认清了军人应遵守什么、远离什么,从而把他的心思拉回到部队现实生活之中,逐渐适应了军旅生活。

为避免官兵发生触法行为,近10多年来,连队无论训练、执勤、施工、生产,每月一大课、每周一小课的法纪教育雷打不动,从没有间断。许多战士形象地比喻说,每月、每周的法纪教育课是他们的“精神会餐,一顿都不能少”。

如今,连队积极倡导的“不进网吧、不乱交友、不传播灰色信息、不酗酒赌博、不赊账欠账、不进娱乐消费场所、不买彩票股票、不参加民间团体”,已经成了全连官兵的“八个好习惯”。

人人都是管理者

一连抓安全工作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一点当过一连连长的伏开伟体会颇深。他刚到一连上任时,就领教过一次“下马威”。

2004年4月的一个周末,刚到任的连长伏开伟到洗漱间洗漱时,顺手将兵器室的钥匙放在床上,被军械员柳勇看到,硬是把伏连长从洗漱间拉回来,说:“按制度规定钥匙应随身携带,如有特殊情况,该交给其他干部保管。你这样乱放,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请连长以后注意!”

为了让更多官兵投身到群众性安全预防工作中来,连队持续开展了以“思想互帮、训练互教、工作互促、生活互助、守纪互警”为主要内容的“五互”活动,使全连官兵人人都成了安全管理的参与者,个个都成了安全管理的受益人。

炮长陈建国平日练就的“神眼”让人叫绝,更使人受益――一次,连队正在进行火炮实弹射击,陈建国一眼看出有一门火炮的晃动幅度出现异常,当场确定是火炮液压油出现了渗漏,马上请示上级停止了射击。事后,火炮修理技工心有余悸地说:如果当时继续射击,不仅装备会严重损毁,还极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几十年来,连队年年外出驻训,数十次参加军事演习,数百次执行各种任务,从未发生过一起行政责任事故。某炮兵旅政委龚建平感慨地说:“一连的安全发展是建立在全面基础建设上的。他们的做法,很好地解答了基层单位如何抓安全的问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