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银川1月26日电这是一个靠人品立身、让作品说话的人:他三次病危、被医生判了“死刑”,但他在病榻上与病魔抗争8年后,不仅战胜了病魔对身体和精神的折磨、顽强地站立起来,而且奉献了近百万字的各类作品……这个人就是享誉西北、有“军中保尔”之称的刘志海。近日,刘志海作品《西部刀锋》
刘志海1955年出生于山东烟台,1973年入伍来到远在宁夏、由一代名将彭雪枫创建的“老虎团”,曾任中校副参谋长,因为表现突出先后四次荣立三等功,曾经被官兵誉为“神枪手”、“大力士”、“篮球王”。然而,就是这个当兵二十年都没有打过针、吃过药、输过液的身材魁梧的壮汉,竟在1993年的一次查哨时栽倒在路旁。他被医生诊断为“变异性严重败血症”。多位专家判定:“这种癌症病例,最多只能活两到三年。”长期治疗,使他面部浮肿、全身发紫、下肢变细、体重锐减,几乎变成另外一个人,他也曾三次病危,多次挣扎在生死线上。偏在这时,父亲病故,妻子抱着儿子一去不返。面对种种不幸,刘志海也曾产生过轻生的念头。在老红军陈诗林和部队战友的关心、鼓励下,刘志海很快便振作精神。他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立志走出崭新的人生之路。为此,他放下枪杆子,拿起了笔杆子。
写作,对初中没毕业、连一张文凭都没有且重病缠身的刘志海来说,谈何容易?他以奥斯特洛夫斯基和张海迪为榜样,踏上漫漫自学之旅。文化基础差,他就让人买来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学;病房里没有稿纸,他就找来用过的病例单;没有书桌,他就以双腿为写字台;病房熄灯了,他就到厕所里继续写作。经历无数次失败,经过无数遍修改,他终于走向了成功。当他的第一篇文章《爱国贵在行动》在《宁夏日报》上发表后,他竟兴奋得几个晚上都无法入睡。从此,他便一发而不可收:有400多篇理论文章、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相继在军内外报刊发表。当他听说战士们爱看他写的文章时,继续探寻写作之路的信心就更加坚定了。他以“西部特种兵”为题材,写出了“老虎团”官兵“血染边防线”、“转战戈壁滩”、“挺进无人区”、“远征救人质”、“执教洋弟子”、“重返亚马逊”等动人故事,艺术地再现了“刀锋精神”。这部28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西部刀锋》,在获得兰州军区第四届“昆仑文艺奖”、“宁夏文学艺术作品奖”之后,不久前又获得共青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此外,刚刚出版的、长达35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天边犟兵》,最近又获得兰州军区“昆仑文艺奖”。
刘志海以自己的创作业绩赢得了人们的赞誉,成为“军中保尔”、军旅作家,成为年轻官兵追捧的“明星”,现在他已是宁夏吴忠市作协副主席。
拿枪杆子时,他是军事过硬的钢铁战士;改拿笔杆子了,他依然是个令人刮目相看的强者。座谈会上,刘志海告诉记者,他的病情已经得到控制,他要利用这段宝贵时间进行第三部长篇小说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