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产资源保障形势严峻
从最近几年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消耗和供应情况看,探明的矿产资源远跟不上金属矿产资源消耗的增长,而且缺口越来越大;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增长趋势还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继续增加。
换个角度,从金属矿产资源储量的保证年限来看,根据
众所周知,我国的矿产资源“大矿少,小矿多;单一矿少,复合矿多;富矿少,贫矿多”。这种多金属共生矿复杂难处理,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对于那些分散的小矿、贫矿,废弃物所占比率太大,收得率很低;加上我们对金属二次资源的回收技术重视不够,使二次资源循环使用的回收率低。这些因素都恶化了金属资源的短缺处境。与此同时,近年来世界上环保呼声高涨,对防止环境污染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一些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在不能用了,一些新流程必须考虑更多的操作步骤,投入更大的资金。
自主研发是惟一出路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造成我国金属矿产短缺的主要原因是矿石中的金属收得率低,而在造成收得率低的诸因素中,矿石禀赋差无法改变,我们所能做的只是研发出切实可行的新技术、新流程,使多金属共生矿得到有效利用,使贫矿提高收得率,使二次金属资源获得充分利用,并能满足对环境友好的要求。
|
先进工业国所走的道路对我国不适合:一方面,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和对农业粮食的需求一样,我们对工业材料的需求没有其他国家可以供养得起;另一方面,我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能像先进工业国那样,有足够多的高科技产品为矿产资源“埋单”。我们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建立在自力更生基础上的研发,研发,再研发!
资金和人才是研发成功的保证
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矿冶业的技术都是现成的,不需要去研发。现有的矿冶技术主要由先进工业国开发出来,是基于禀赋较好的富矿,并且没有过多考虑与“环境友好”的因素,这在今天来说显得有些过时,特别是这些技术无法适应我国的国情和矿情,因此需要源头创新的工作和深入细致的基础研究工作。遗憾的是,由于矿冶专业搞不出什么“形象工程”,也编不出什么轰动新闻,因此,在各种基金分配和项目设定中,常常被边缘化,对矿冶基础研究的投入一直未能得到保证。
此外,科技人员的素质、结构及活动状况对矿冶科技的进展也至关重要。我们说,“技术路线确定以后,人才是决定性的因素”。遗憾的是,矿冶界的人才流失情况严重,后继无人的情况令人堪忧。矿冶专业很难找到优秀的学生,舆论的误导和不适当的政策对于造成这种状况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什么是正确的人才政策?它应该是“能把全国最优秀的人才按国家的需要均衡地、最大限度地吸引到各行各业中”,而决不是把他们引导到某一两个尖端行业里。现在,一些冶金院校和专业在一种人为的三、六、九等的排队中不断被“矮化”和“边缘化”,如何去吸引那些优秀学子到矿冶行业中为国家做贡献呢?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以金钱和物质利益做杠杆,调节着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我们实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该能更主动、更理性地调节各类人才分配格局。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形势严峻,令人忧心,但是“挑战”和“机遇”同时存在。如果一些先进国家因“污染问题”而退出这一领域的竞争,我们因不可回避的需求而开发了“新流程”,必然会给我们在该领域带来新的“机遇”。我们完全可以吸取经验教训,制定出更积极的资金投入和人才政策,使我国在金属矿产的开发事业中走出一片新天地。
(本文摘编自《中国科学基金》2007年第21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