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百年传奇故事映照中华民族精神

2008-02-0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书写闯关东精彩故事

展现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杨新贵

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座谈会,邀请电视剧《闯关东》剧组的主创人员、著名电视艺术评论家以及新闻媒体的朋友,深入研讨近期热播的电视剧《闯关东》在艺术创作方面的重要经验,对进一步推动电视剧创作生产、繁荣发展电视剧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这部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摄制的52集电视剧《闯关东》,把人们的视线吸引到了清末至“九・一八”事变前夕一户山东人家的坎坷命运之中。全剧表现了主人公朱开山一家闯关东路上遇到的种种磨难和考验,深刻描写了先辈们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再现了苍凉悲壮的闯关东历史,展现出中华民族忠义诚信、坚韧善良、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和团结一心、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全剧弘扬了人间真情与民族大义,起到了鼓舞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这部电视剧以宏大的思想主题、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打动了电视机前的观众。大家普遍认为,该剧故事情节大气磅礴,传奇性与历史性并重,场面精致宏大,人物形象饱满,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结合较好的作品。

大家知道,电视剧目前已经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倡导的文艺品种。我们今天研讨电视剧《闯关东》的成功经验,就是要认真总结这部剧在创作中编、导、演各个方面所体现出来的艺术追求和思想境界。“闯关东”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一个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创作这样一个题材也充分体现了主创人员对艺术的积极探索精神。电视剧《闯关东》在艺术创作上体现出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首先是剧情结构严谨,故事情节吸引人。编剧把历史脉络的纵向呈现和人物命运的横向冲突相结合,把历史真实性与人物传奇性相融合,在剧情设计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其次是对生活的刻划细致入微,尤其是对东北地区淘金、伐木、放排、垦荒、经商等的描写,既有地域特色又充满人文气息,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体现出主创人员深入生活的创作态度;再次是演员阵容强大,表演倾情投入。剧中汇集了众多近年来活跃在影视领域一线的优秀演员,人物形象塑造十分生动精彩,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肯定。此外,这部剧还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闯关东》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过去一说起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给人的印象就是叙事“假大空”、人物“高大全”。实际上,真实反映革命历史及现实生活的影视作品,完全可以在保证历史真实性、思想深刻性、艺术丰富性、情节生动性的前提下,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市场的高度认可。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只要充分尊重创作规律,真实地表现历史事实,生动地刻划人物,就能够成为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精品力作;二是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平台、品牌优势在推介优秀作品中的作用。这次《闯关东》的摄制、播出以及宣传评介,与中央电视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媒体文艺宣传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已经成为人们接受信息、享受娱乐、体验艺术的主要渠道,成为传播先进文化、提升人们精神境界的重要平台。各级电视台等媒体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多播出和评介好弘扬主旋律的影视作品,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闯关东》是在山东省委宣传部的组织策划下推出的,这充分体现了山东省文化建设的新成就,也是山东省与东北地区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成果。可以说,没有各有关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没有宣传文化广电部门的紧密配合,很难完成这样一部地域跨度大、自然条件艰苦、演员众多的电视剧的艺术创作过程。这种协调配合的电视剧创作生产经验,值得进一步研究、总结和推广。

2007年以来,我国电视剧创作总体上呈现百花齐放、健康向上的繁荣发展局面,全方位、多角度、多样化地表现时代生活的电视剧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一大批弘扬主旋律的电视剧,以独特的艺术视角、高超的创作理念、丰富的拍摄手法,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恰同学少年》、《喜耕田的故事》、《士兵突击》、《金婚》、《戈壁母亲》、《闯关东》等一大批优秀电视剧作品涌现,反映了我国电视剧创作生产的整体水平。现实题材电视剧受到广泛欢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有新的突破,军事题材继续深受群众欢迎,家庭伦理题材热度不减,改编、翻拍剧仍然占有一定市场份额,情景喜剧影响不断扩大。电视剧创作中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同步提高,形式、风格渐趋多样,题材、主题日益丰富,拍摄、制作更加精良,这种局面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电视剧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电视剧《闯关东》剧照。

推出更多既好看又感人的主旋律作品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胡恩

1月2日,中央电视台在第一套节目黄金时间安排播出了52集电视连续剧《闯关东》。这部开年大戏所反映的中国人强烈的发展意识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很快就成为了热点话题,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收视热潮,引起媒体的普遍关注和观众的热烈反响。

据CSM全国测量仪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月20日,该剧的前38集平均收视率高达7.78%,最高收视率达10.9%,平均收视份额达到19.3%,最大市场份额达27.5%,亦即超过全国1/4开机的电视用户在看《闯关东》。

从观众层面上分析,该剧吸引了各个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文化程度的观众收看,在35岁以上成熟观众中颇具吸引力,最高收视率超过8%。许多观众认为,该剧令人感动,以一种壮阔史诗的形式,再现了祖辈们勇闯关东的人生经历,其精神值得永远铭记;该剧还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老少咸宜,令人感悟。《闯关东》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性统一的优秀作品,它所表达的主题和立意,对当代中国人也具有强烈的启迪和感染力。全国媒体对该剧也给予普遍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数十家平面媒体以及各大网站、卫视节目,都对该剧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评论。网上也对该剧展开热烈讨论。

用百年传奇辉映民族精神,是电视剧《闯关东》成功的主要原因。

一、思想深刻。《闯关东》通过表现山东平民百姓迫于生计闯荡到东北的历史传奇故事,完成从小人物到大英雄的塑造过程,充分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生、人性、人情以及民生、民俗、民心的真实状态。其中,以朱开山为代表的闯关东人表现出来的捍卫民族尊严、始终坚守商业诚信,百折不挠,通过“闯关东”这一史实所反映的追求发展、艰苦奋斗、荣辱与共、民族大义、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令人怀念和珍惜。

二、故事精彩。《闯关东》一剧在剧情设计上将剧情故事化、故事传奇化、传奇危局化,故事的发生、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变化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无数闯关东人所经历的传奇故事通过农耕、伐木、淘金、放排、采矿、抵御日寇侵略等章节在主创们的演绎下,精彩地呈现在荧屏上,表现出了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精彩之处扣人心弦。

三、阵容强大。该剧主创团队勤奋敬业、倾心创作,保证了这部精品的成功创作。为完成剧本创作,高满堂、孙建业等主创驱车七千公里,横跨辽吉黑、齐鲁大地,历时一个半月的采访,走访仍然健在的当年的闯关东人,最终把这部具有史诗风格的作品写得深入透彻、荡气回肠。在拍摄过程中,摄制组又发扬“闯关东”精神,在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和零下30多度的冰天雪地里摸爬滚打,两上黑龙江并穿越山东、上海、江苏等地,行程数十万公里。李幼斌塑造的朱开山、萨日娜塑造的文他娘、小宋佳塑造的鲜儿等形象传神感人;朱亚文、牛莉、高明、王奎荣、鲍国安、马恩然、丁嘉丽等演员的上乘表演,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艺术真实。《闯关东》大量采用实景拍摄,横跨不同季节,把剧中人物置于东北特有的自然和人文风貌下展示,使之具有了较强的真实感和可信度,凝重的历史、浪漫的情怀、传奇的笔调融为一体,使该剧具有了很高的文化品位和审美价值。

电视剧《闯关东》的成功,首先要感谢编剧、主创,感谢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和大连电视台。同时,这部作品的成功也为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的创作和播出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经验。

《闯关东》这部剧由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影视部、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和大连电视台联合出品。在此剧的剧本策划阶段,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影视部的有关领导和编辑就先期介入,参与讨论和修改剧本;在摄制期间,他们多次赴剧组探班;排播后随即策划、实施全方位的宣传推介,为该剧的传播效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今年,中央电视台将以此剧的播出为开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继续制作和播出更多弘扬先进文化的精品电视剧,推出更多既好看又感人的主旋律作品,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大历史与鲜活人性命运的浑融交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

《闯关东》集中体现了优秀剧作的要素。首先,风格上的大气磅礴,荡气回肠的气势。凡是夺人心魄的东西一定会造就大气度、大题材、大境界,《闯关东》也不例外。其次,艺术讲求上的细密铺展,丰厚细节的情节内容。好的艺术一定是具有生活积累、历史积淀的底色,而有了底色的编织,才有可能随处逢源,不显疏漏,乃至于丰腴厚实。《闯关东》积聚了上千万人大迁徙的丰厚历史积存,又通过一个家庭的历史遭际细节来铺展,丝丝入扣,自然具有艺术的魅力。第二,内涵把握上的生动情感,鲜活动人的艺术表现。注意从人物内心和性格去把握行为规则,从心理情感动因上来描绘人物活动轨迹,使人物具有生动活跃的生活色彩。三、逻辑井然,线索严密。在叙事结构上把握合理的事件变化进程,戏剧冲突的桥段有不少巧妙动人处。

一个时期中凡是能给历史留下记忆的电视剧精品力作,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一、总是那些立足大时代而超越小情趣的大起大落的剧作,因为大时代的风习对于凡俗百姓而言总是具有渴望了解的欲望,《闯关东》对于少有历史表现的“闯关东”和被人们熟知的“九一八”的历史的表现都栩栩如生。阔大的历史感赋予创作可能的感召力。二、总是那些涵盖多种生活状态的大命运故事,《闯关东》涉及的关内关外、商场战场、家里家外、男性女性等故事丰富多彩,具有巨大的生活包容性。三、总是那些绵延伸展牵扯不断的超越我们经验的多样人生纠葛,《闯关东》传奇般的人生故事给予观众新鲜的观感。所以,《闯关东》让我们感悟到宏大创作的气度,也从中感受到深深的震撼。

《闯关东》的艺术成就可以从不同层面加以分析,但其动人性是最为直接的感受。可以从撼动人心的力量、打动人心的魅力、抚慰人心的情怀等几个方面加以解说。

撼动人心的力量。历史上两千多万山东移民的历史壮举,因《闯关东》而第一次被大规模的正面表现,并且表现得轰轰烈烈、可歌可泣。朱开山一家近三十年的命运,大略折射着闯关东所涉及的重要地域背景和重大历史变迁。《闯关东》把一个重大历史事实“闯关东”,和具体存在的一家人生存挣扎的命运结合起来,让历史活现,让人浑融于历史演进中,这是电视剧吸引人的根本之所在。

打动人心的魅力。从艺术感染力上看,《闯关东》描绘了历史进程中个人的命运起伏,可歌可泣。剧作将国家的命运、族群的命运、家庭的命运和个体的命运结合起来。朱家的命运是世事所迫,也是时代所依,更是个体性格所致。朱开山的性格是山东子民的性格,坚韧顽强、宽柔隐忍,兼以细密机智。文他娘也是山东女性的化身,温厚宽容,大度细心,其实也正是中国母亲宽广胸怀的写照。鲜儿的坎坷命运从一开始就吸引着我们,她的不幸一波三折地延续下去,她的命运坎坷深深打动观众,也揪动我们。秀儿的不幸命运也从一开始就铸定了,她的忍让和克制让人感受到女性的内心悲苦,也感悟到她们生存的坚韧。人物性格的出色塑造是《闯关东》打动人心的主要因素,除了上述的人物,另外还有许多人物性格上的刻画都相当有力度。

抚慰人心的情怀。剧作从一开始就从人的命运着手,落实在一个个个体的生活轨迹上。电视剧特别突出了山东人的宽容大度、朴实忠厚、敢作敢为的为人态度、讲求诚信的精神境界,进而为我们感知中国人精神品质提供了丰实的具象。强调精神诉求的大气和情感温暖,是电视剧最不可忽略的东西。

《闯关东》描绘了主人公们尽管历经磨难、却坚守诚信,在时代大潮中生死相依,总是给我们趋近美好的期盼,情节上让人不断揪心,却依然有无限的祝愿期望。

传奇・信史・命运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郭运德

长篇电视连续剧《闯关东》是一部好看且耐看、值得反复玩味的好作品。究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故事的传奇化、历史的厚重度、命运的跌宕感。

故事的传奇化源于那个“闯”字。闯关东作为一场不靠政府动员、不单因为某次具体的战争或灾难触发,长达三百年、涉及二千万人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是人类移民史上罕见的文化现象。作为迁移主体的是固守热土难离传统的山东人。他们迫于生计走上背井离乡、前途渺茫的迁徙之路,个中的惆怅、悲伤、决绝和困苦非今人所能体会得出。因而,也就先天地赋予了这段历史以传奇色彩。编导紧紧扣住朱开山一家曲折复杂的闯荡史,从人口稠密的黄河流域到人烟稀少的东北平原,从举目皆是的鳞次栉比乡村茅舍到一望无际的白山黑水、冰天雪地,从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到淘金、伐木、放排、马帮、商战和采矿等,始终面对着陌生化的环境和人群诉说着他们的传奇经历。剧作在情节上采取大开大合、似断实连、一波三折、峰回路转的结构方式,始终循着或隐或明的两条线索铺展故事。一条是虽也动荡却相对平稳的家庭生活线;另一条是围绕“闯”字精心设计的曲折波澜的流浪线。前者以朱开山、传文娘、传文和传杰为主,记述家业兴衰历史;后者以鲜儿、传武和传文的离散分合为主,透过失散与寻找、出走与追踪,展开了一系列关于颠沛流浪、殊死抗争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黑白两道的矛盾纠葛与个人情感的悲欢离合。两条线分别以朱开山为中心相继展开,展示了诸多明争暗斗、纵横交错的矛盾和斗智斗勇、绝处逢生的传奇故事,把闯关东谋生存的凶险、动荡、苦难和悲壮演绎得淋漓尽致。两条线时断时连、交相辉映,把个人拼搏与群体奋斗、情感恩怨与国恨家仇编织的跌宕起伏,充满了扣人心弦的传奇色彩,给观众带来原创的全新的审美感受。

讲述传奇故事容易,难的是传奇富有生活的质感。剧作跨越广阔的历史时空,以真实的历史氛围、浓郁的时代气息、鲜活的生活细节和信手拈来的世俗掌故,在消失已久的时光深处,追寻着数代人逃难的脉络和心灵的伤痛,复原了先辈们冒险求生、艰苦奋斗的辛酸与悲壮,给人以强烈的历史沧桑感与厚重感。《闯关东》不仅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人生活剧,展现了诸如农耕、淘金、伐木等生活场景,重现了当年动荡不宁的社会现实;还通过一个家庭的发展成长,映照出整个近代社会历史的变迁,再现了中国社会由原始农业向民族工业、由近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艰辛历程。面对各种磨难和考验,朱开山总能以山东人特有的情怀,顾大体、辨善恶、明事理,在通常人际交往中讲情重义、谦恭忍让,面对竞争对手的有意为难也能先礼后兵、以恩报怨,即使在与强敌生死较量的关头也会把铮铮铁骨隐藏在智谋和策略之中,因而,虽屡处逆境却总能逢凶化吉、绝处逢生。朱开山的坚韧、智慧、胆识和果敢,不仅为荧屏增添了一个多谋善断、侠肝义胆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形象,而且还透过朱开山式的草根智慧生动展现出中华民族厚德载物的宏阔境界,把关于闯关东的历史记忆从单纯的辛酸、感伤和不堪回首的苦难中摆脱出来,展现给观众一种历史回眸的悲壮、豪迈和阳刚,从而把一部个案的家族史演绎成民族发展的形象化信史。

如果说传奇与历史让剧作具备了好看的外观,那么关注坎坷跌宕的人物命运、展示主人公令人牵肠挂肚的命运抗争才是作品最引人注目的力量所在。在这里,千里举家大迁徙是不屈于命运安排的无奈选择,与金把头、绑匪、潘五爷以及森田的斗争是改变命运的主动进击,卖身救亲、离家出逃、流浪学艺、伐木苦役、当兵从军乃至落草为寇同样是对命运不公的抗争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朱开山们永远不向命运低头,让生命在极限处爆发出巨大张力,让人生在绝境处辟开新道,让人体验到扼住命运咽喉的生命快感。他们在颠沛流离中始终不懈追寻,那股打不倒、折不弯、压不跨的韧性,那种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不仅铸就了自身的传奇人生,而且营造了让人揪心裂肺的强烈悬念,挥洒出全剧独到的欲罢不能、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用高“境界”和大“情怀”

书写历史大气象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

《闯关东》播出以后,好评如潮。我觉得,这是因为电视剧的创作者们在用电视画面书写“闯关东”这样的民族大迁徙的历史的情境的时候,他们真情倾注在作品里的高尚“境界”,博大“情怀”,以及这种“境界”和“情怀”演化而成的一种不凡的宏大“气象”,在思想上震撼了人们,在艺术上感染了人们。

第一,创作者书写齐鲁儿女“闯关东”的艰难辛酸的历史,把朱开山的“家族史”和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史”融合在一起。这样用“家族史”描写“社会史”,用“社会史”托举着“家族史”,朱家人“闯关东”的故事发生的环境、氛围就都有了历史的、时代的色彩与气息了。这就是一种“境界”。《闯关东》这部电视剧因而就有了厚重的历史感、强烈的时代精神、崇高的文化品格。

艺术家们的艺术功力恰恰就在于,他们以主人公朱开山的复杂、坎坷的一生为线索,穿插进来朱开山的三个性格迥异、命运不同的儿子,在关东遇到的种种磨难和考验,让土匪、官兵、土豪、乡霸、流氓、妓女直到日本侵略者等等各色人物都陆续登场,给这个家族制造各种各样的苦难,就在苦难之中,让朱家父子、兄弟、夫妻、妯娌之间发生种种悲欢离合的故事。这样叙事,艺术效果就在于,既做到了全景式描绘朱开山家族“闯关东”的全过程,成就了一幅宏阔的历史画卷,并且在这画卷上写满了历史的沧桑,又让前面的艰难和辛酸凝炼和铸就了朱家人的“闯关东精神”,为后来全剧的高潮――抗日救亡图存的生死搏斗做好了铺垫,最终用哈尔滨保卫战中香坊街头传武和众多抗日将士的惨烈牺牲,和朱家大院中家族成员血刃敌酋的英雄壮举,在这幅宏阔的历史画卷上洒下了英雄的血泪,完成了这部戏的“创作定位”中艺术家们设定的“小人物成为大英雄的故事”的艺术叙事。

第二,电视剧特别注意描绘这个家族里的人物在历史和时代的背景下人性的不断升华。这样叙事,“家族史”就不会成为“社会史”的符号,“社会史”也不会成为“家族史”的点缀。创作者们在讲好朱开山和他的家族的故事的同时,又浓墨重彩地展示给人们看,这些人的人性是怎样地到达了一个真善美的化境,这样的真善美又怎样会必然无疑地战胜假恶丑。借助于这部戏的大题材、大故事量、大思想内涵,也借助于这部戏的大开大合的叙事结构、大起大落的情节编排,还借助于这部戏的大刚大柔、大棱大角的主要人物性格的刻画,大悲大喜、大生大死的主要人物命运的描述,我们的电视剧艺术家们基于自己的博大“情怀”,在画面上把理想的真善美的人性外化为这些人的品德和情操的时候,剧中主要人物的“情怀”也就格外感人了,人物的艺术造型也就特别成功了。

比如,第二十五集里,1921年,朱家人来到了哈尔滨,开了山东菜馆,也开始了和同一条街上以潘五爷为首的热河人的争斗,一直斗到流血、死人,看起来是要不共戴天了,然而,到第三十八集,朱开山来到潘家,撕毁了一赌胜负的契约,化解冤仇,并且以德报怨,让传文和传杰从此给失去了儿子的潘五爷当儿子,潘五爷终于被感动得幡然悔悟,从此不计前嫌,言归于好。同是“闯关东”的山东人和热河之人终于和谐地生活在同一条街上。

第三,《闯关东》这部电视剧是在一个重大的民族迁徙和抗敌御侮的历史事件中展开叙事。做这样的叙事,电视艺术家们就必定要充分演绎剧中主要人物在这些事件中的重大的作用和结局,极力强化悲剧冲突,最大限度地激发悲剧激情,使作品充满悲壮的意味。这样的悲剧冲突的激化和激烈,强化了作品的美感。这种美感,就是悲壮,惨烈,阳刚,雄浑,激昂,伟岸和崇高!它张扬这些人物的坚忍不拔,勇敢牺牲,张扬英雄主义,张扬我们的民族精神,也张扬我们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格调。由此,它必定会呈现一种独特的影像叙事景观,造成一种大的“气象”。看这部电视剧,那镜头内外,分明让你感受得到,感悟得出来,竟都是精血和风骨,志气和节操,气派和声势,神气和韵味!能够营造出来这样一种史诗叙事的艺术大气象,是需要非凡的艺术功力的。

写深写透民族的品格

《闯关东》编剧高满堂孙建业

从清朝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自然灾害、战乱等原因,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历尽艰辛闯荡到东北大地谋生存。在这股移民大潮中,山东人居绝大多数,先后有2000万山东人相继踏上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东北大地。这种历史罕见、规模巨大的移民现象,被称为“闯关东”。

52集电视连续剧《闯关东》是一部表现山东平民百姓迫于生存闯荡到东北大地谋求生计的历史传奇故事。它在特殊而重大的历史背景下,充分表现了几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生、人性、人情以及民生、民俗、民心的真实状态。通过朱开山一家闯关东的经历,浓缩1904年至1931年“九・一八”爆发的历史,通过对一个普通人家闯荡历程的追踪,完成一个小业到大业、小人物到大英雄的塑造,讴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我们在创作这部剧的时候,下决心写在日俄战争至“九・一八”这段历史时期最底层山东人闯关东,他们的求生运动,他们的不屈不挠,他们的生死歌哭。

今天我们如何去考察、去看待上个世纪前三十年闯关东人的历史?我们认为,今天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一次新的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从有益于、有助于这个伟大复兴的角度出发,来考察、来看待、来反映闯关东的历史。换句话说,《闯关东》就是要写那个年代闯关东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高尚情怀。创作过程中,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要沉溺于白山黑水神奇风俗的展示,不要沉溺于传奇故事的编织,必须紧紧抓住民族的魂魄,抓住民族的品格,写深它,写透它。

我们所以按不同历史时期把一部《闯关东》分成四个大的章节,就是考虑这样做,方便我们去概括历史,去提炼那段历史当中我们民族优秀的精神品质。第一章写的是清末民初的关东山野。在那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在官府、土匪和封建把头的压榨下,闯关东人不畏艰险,奋勇抗争,坚忍地生存。第二章写的是辛亥革命后的关东农村。闯关东人把相对先进的中原农耕技术传到东北,用自己的辛勤劳作,改善了生活和命运。第三章写的是军阀混战时的关东市井。小生产出身的闯关东人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终于战胜了自己狭隘的“乡亲观念”,实现了来自不同省份的人和睦相处,团结一心。第四章写的是“九・一八”之前的关东工业。为了自家富裕,为了国家强盛,闯关东人开建矿山。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闯关东人表现了中华民族敢于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在朱开山身上,我们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和气”这两个字。“和”字,是指闯关东人来到了陌生的黑土地,与当地人的和谐共处,共生存求发展。朱开山在金场淘金受到了外地金工们的误解,对他百般刁难,排挤,孤立,但他一忍再忍,以真诚和义气感动了大家,立住了脚跟。在哈尔滨开山东菜馆,买卖火爆,遭到了三教九流的围攻,暗算,他还是以“和”为贵,牺牲自己的利益,换来了大家的和谐共处,即便是潘五爷为了和他赌一把,把自己的儿子的性命都搭上了,朱开山亲自领着儿子登门慰问,让自己的儿子认潘五爷为父,为他养老送终。“气”字,是指对待恶劣的自然生存环境,对待闯关东所遇到的千难万苦,对待外族侵略践踏自己的家园,永不放弃,“闯”字当先,永不低头,血脉贲张,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了保持这股“气”,为了保持中华民族的尊严,他舍小家保大家,不惜牺牲了儿子的生命……这一收一放,形成了他“和气”这一独特的精神气质。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精神嬗变为生命精神,得到弘扬。这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灿烂持久的根基。

《闯关东》现在看来得到了观众认可,除了朱开山这一形象塑造外,大概是因为这部剧的风情和风云还是比较吸引人的。所谓风情,就是关东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民情;所谓风云,就是剧中的故事。关东风情是很有特色的,剧中的故事或曲折、或惊险、或悲壮,我们写剧本时就注意了风情和风云的艺术结合,加上导演、摄影和演员们的精心创作,演出来,自然就比较好看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