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琴声响起,我的心都会被温柔地触痛,并随着音乐的节拍幸福地律动。”说这话的,是一位来自铁岭农村的女孩子,她叫柳森森。一年前,艺术对于家境贫寒的她来说,还是一张画在纸上的饼,悬在空中的梦。是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推出的“艺术教育希望工程”帮她穿越了财富的壁垒,走进了艺术的殿堂,把幸福和梦想牢牢
年头岁尾,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院长马欣对前来采访的记者介绍,自2006年启动“艺术教育希望工程”以来,该校已经帮助41名农村孩子圆了艺术梦。4年学习期满后,他们将按照协议,作为艺术教育人才回到农村中小学,把艺术的火种传播给更多的农村孩子。
让贫困孩子学得起艺术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
随着艺考热的持续升温,艺术成了当今最烧钱的教育。一路飙升的培养成本,让许多农村孩子在艺术院校面前望而却步;而大批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又不愿意到农村任教。如此“损不足而奉有余”的“马太效应”使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陷入恶性循环,城乡之间的艺术水平差异越来越大。
沈阳音乐学院学生霍颖楠说:“小学时,我们学校根本就没有专门教音乐的老师,都是语文、数学老师兼上音乐课。”南校区党总支副书记朗学田告诉记者,“从1984年起,沈阳音乐学院开设了培养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师资班。到2005年,从这个班走出去的学生有3500人,但却无一人到乡镇中小学任教。前几年我们到辽西北去调研,发现有的贫困中学连一名音乐老师都没有!”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把文化发展放在突出位置,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辽宁省有1.2万所农村中小学,占全省中小学总数的80%以上。这么多的学校缺乏艺术专业师资,所谓的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岂不成了一句空话?
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在延安鲁艺时期创作过《黄河大合唱》、新时期又创作了《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沈阳音乐学院,一直秉承着文化艺术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南校区更是在这一宗旨指导下,大胆提出了“让音乐、舞蹈走向大众”的办学理念。为了弥补农村艺术教育这一短板,他们决定利用10年时间,投资1000万元,为农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以音乐为主、美术为辅的中小学教师及乡(镇)文化馆(站)工作人员,为农村艺术教育点燃起“希望的火种”。
“艺术教育希望工程”班每年在辽宁省内农村招收20名学生,并与其签订毕业后义务服务于农村艺术教育的协议,到指定的乡(镇)中小学义务服务两年。就读期间免收学生四年的学费及住宿费,总计5.28万元/生;服务期间由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发放生活补助费500元/生/月,并根据学生专长,为农村艺术教育无偿提供一件乐器(钢琴、手风琴等),让艺术根植农村,为农村文化建设尽一份力。
给希望工程班的学生“吃小灶”
记者走进南校区,立即被校园里美丽的景色、恢弘的建筑震撼了。先进完备的教学设施、宽敞明亮的体育场馆、标准化的学生公寓,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艺术的魅力。同学们普遍反映,这样好的教学条件,是以前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尤其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学校还为他们量身定做了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案:除了音乐,这些学生还要学习美术、舞蹈和体育课程,真正实现艺术上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可以选修第二课堂,包括插花艺术、茶艺茶道、舞台化妆、形象设计、摄影摄像技巧、心理氧吧与心理咨询、交际英语口语、英语单词记忆突破法、棋牌、跆拳道、汽车驾驶、美容美发、服装设计等。如果说第一课堂让他们掌握了安身立命之本,那么第二课堂又扩大了他们的知识储备,收获了自信。
在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艺术教育希望工程班被称为“院长教学班”。原因是8位正副校长分别为他们开课,并且不收一分钱讲课费。不久前,有22名学生还领到了手风琴,四年后,手风琴将和他们一起下到农村,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南校区院长马欣表示:“这些贫困山区的学生能考上大学不容易,他们都非常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而我们作为艺术教育希望工程的主持者,一定秉承严谨的教学态度,亲自融入教学工作中去,让这些贫困的大学生们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对于此举,院长教学班的学生们尤为感动,他们说:“院长工作那么忙,还坚持给我们上课,我们一定不辜负院长们对我们的期望,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母校的栽培。”
在“艺术教育希望工程”入学签约承诺仪式上,辽宁省委宣传部领导评价该举措是“善莫大焉”的好事,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实际支持;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健全公共文化体系的一个实际举措。
使更多向往艺术的孩子圆梦
2007年5月20日15时,对于来自沈阳104个贫困家庭的104个孩子来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沈阳市音乐学院南校区牵手时代商报、沈阳市青少年宫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艺术圆梦”正式启动。来自沈阳的104个热爱音乐的贫困少年,每个周末将在沈阳市青少年宫接受音乐普及教育,学习为期3个月。为了体现活动的公益性,三家主办单位把第一批免费接受艺术教育的孩子选定为农民工、下岗职工、特困户的子女。
10岁的卢美彬父母离异,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但这丝毫不能阻挡孩子对音乐的痴迷。买不起小提琴,孩子就拿着一根木棍随着收音机的节奏练习。小美彬的母亲告诉记者:“虽然在经济上我不能给予他很多,但每次他拿着木棍练琴,我都会像一名忠实的观众一样欣赏,有时还会为他鼓掌,制造气氛。”
艺术圆梦活动圆了“小美彬们”的梦。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选拔优秀教师,把教室搬到了少年宫,搬到了中小学,搬到了居民社区。让音乐舞蹈走向大众,把一批又一批贫困的孩子请进“艺术殿堂”,圆了他们的艺术梦。
“艺术教育希望工程”班的舞蹈老师正在辅导学生。(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