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以来,茶馆业逐渐恢复,但兴盛程度还没有达到老舍话剧第一幕中老“裕泰”那种规模。当然人们复兴北京茶馆的努力始终都没有停止。此外,北京与茶有关的各种馆如今从绝对数量上看并不少。它们不仅满足了市民的需要,也能满足异国旅客到中国寻找与咖啡屋、酒吧不同的消费情调的需要。当北京奥运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刻,这些与茶有关的馆在服务奥运、服务国际友人、介绍中国文化方面自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也许正因为这样,一向被视为随意且大众化的茶馆,也将要受到规范的“约束”了。前不久,针对国内茶馆业而制订的首个《茶馆业企业经营规范》由商务部网站公布并征求意见。《规范》界定,以卖茶水为主要业务的休闲场所定义为“茶馆”。带空调的餐茶馆里必须配备洗手间,而且位置要设在隐蔽的地方;茶馆里的服务员工加工餐饮和冷拼时需戴口罩和手套,而且不准穿5厘米以上的高跟鞋。效仿百货店分等定级规范,今后茶馆也拟按一二三级评等。例如,要求一级茶艺馆经营的茶叶品种不少于30种,要包括全国的主要名茶。一级演艺茶馆和餐茶馆的营业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餐茶馆能同时容纳100人以上就餐,每个餐位的面积不能小于1.6平方米。任何等级的茶馆都不能在22点前打烊。该规范是我国茶馆行业唯一的行业标准,属初次制定,将填补茶馆行业标准化空白。笔者以为,该规范有望对茶馆的建设、经营管理、技术进步、提升服务质量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比如,规范要求服务人员“不介入顾客谈话,不对顾客品头论足”这一条显然是与西方的习惯和中国人已逐步认可的文明意识保持一致,与老舍描绘的《茶馆》老板王利发常常甚至积极参与客人谈话的做派明显不同。这是文明习惯对茶馆的改变。
对于未来的《茶馆业企业经营规范》,我们也有几分期待,至少期待它能使一大批茶馆能够像老“裕泰”曾经的那样迎来一段新辉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茶馆业企业经营规范》的制定者们责任不小。目前,他们正在收集整理各方面意见以对规范进行加工。其关键是要符合国情,有利提高。比如,我们现在要搞的这个分级制,重点是对中国茶馆在经营规模、场地大小、茶叶品种多寡等等硬指标上进行分级,照此标准,许多城市大街小巷那些舒适安逸的小茶馆,怕是通通都要进入“无级”之列,面临关门歇业。倘若在分级体系上多从软件上动些心思,一批小茶馆不仅不会关门歇业,而且还可能在规范引导下有所改革与前进,相信这也是规范制定者的本意。毕竟茶馆多一些,对于方便百姓,对于弘扬中国特色茶文化和餐饮文化更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