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手写汉字更具独特魅力

2008-02-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迎建 我有话说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在民族团结及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汉字记录方式――“纸+笔”,逐渐被“主机+键盘”所取代,而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载体――汉字,变成了26个英文字母的组合,人们只有不断敲击键盘上的英文字母,才

可以将汉字输入电脑,汉字书写似乎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曾经有人预言全球一体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加剧,而全球一体化的结果之一就是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都使用同一种语言――英语,因此有人提出拯救汉字,拯救民族文化。

键盘输入的影响和束缚

如今电脑和其他电子消费产品一样,进入到普通人的生活当中,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很多小学都开设了电脑课,孩子们在一边学习汉字的同时,一边学习26个英文字母的电脑输入方式。在他们眼中,电脑可以玩游戏,可以上网,用26个英文字母足够了;天天使用计算机的上班一族,也常常会遇到提笔忘字的情况,很多过去常用的汉字突然忘了怎么写,遭遇汉字会拼不会写的难堪境遇。汉字书写在他们的生活中变得不再重要,汉字传承下来的几千年的文化似乎也离他们远去,曾经有人惊呼:中国文化在年轻一代正逐渐流失。

而另一方面,由于汉字是方块字,作为“舶来品”的键盘又全是英文字符,因此要操作键盘输入汉字就需要一定的教育水平,这对于全民教育状况严重不平衡,且相对比较低的中国来讲,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被排斥在键盘输入之外,这就意味着他们几乎与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绝缘”;不仅如此,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深入和信息化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在许多场合、许多行业、许多用户面前,传统的键盘输入方式就显得太不现实、太不方便了――例如在掌上电脑、手机等便携式电脑终端,相信发过手机短信的人对按键输入的不方便都深有体会。事实上,信息化的第一道门槛就是输入问题,特别是对占世界人口1/5,使用的又是方块文字的中国。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输入过于依赖键盘的问题,从而真正扫除信息化的障碍,赶上全球信息化浪潮,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中文输入和显示治标不治本

信息化中汉字问题的关键在于汉字的输入,如果连输入都解决不了,更无法解决显示和输出的问题了。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很多中文输入法,如中文之星、智能ABC等,在中文输入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对电脑普及起到了很大作用。

然而这些输入法也具有局限性。首先是基于26个英文字母的键盘输入,依靠字母的组合输入汉字,无法根本解决用汉字直接使用电脑的问题,还是无法阻止汉字日益生疏笔画遗忘问题。另外,汉字字符多、字型结构复杂,加上我国各地语音差异很大,使用简约编码和汉语拼音的键盘输入法,都难以实现计算机操作的简便性和普遍性。汉字输入的低效性制约了计算机的普及,成为社会信息化、数字化进程的“瓶颈”。

手写笔:保持汉字文化的解决之道

汉字手写识别技术是指通过手写笔等轨迹捕获设备获得书写者的书写信息,然后进行识别,将手写字符转换成数字信息输入计算机。这个概念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汉字手写识别技术和市场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电脑输入应用的同时,手写技术更是为一些小型化信息终端解决了输入瓶颈,如掌上电脑等,直接带动该产业突飞猛进地发展。

掌上电脑因为体积小的原因,根本不可能再配一个传统的键盘,如何实现汉字输入成为其技术上的瓶颈。汉王是最早实现将中文手写技术授权给掌上电脑厂商的企业,正是汉王成熟的手写识别技术方案,解决了中文掌上电脑输入的瓶颈,大大促进了掌上电脑产业迅猛发展。1999年,恒基伟业的“连笔王”正是因为采用了汉王科技最新开发的“连笔字手写输入识别技术”,才得以在众多的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市场黑马。现在国内掌上电脑的年均销售额已经达到20多亿元。而汉王科技也凭借其成熟的文字识别技术在嵌入式中文手写技术市场占有90%以上的市场份额。

手写技术另一个成功的应用是在手机上。短消息的流行使得手机用户对汉字输入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目前手机输入法已经不少,但相对这些输入法而言,手写输入在输入速度等方面拥有更强的优势,最重要的是,手写输入更符合用户传统的写字习惯,因此具有手写输入功能的手机越来越多,手写输入手机的兴起不仅方便了用户,同时也给手机厂商提供了巨大的商机。目前市场上多普达、索尼爱立信、诺基亚等绝大部分的手写输入手机都采用了汉王的手写技术。随着相关行业的带动和发展,电脑输入领域的手写技术也日益成熟。汉王手写笔产品目前除了满足基本的汉字输入需求以外,还具有语音、绘画等功能,大大提高了人机交互的自由化、生活化。

手写输入作为一种既保持了汉字的书写特性,又能够很好地与电脑实现交互的输入方式,随着手写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汉王为首的民族企业的不断努力下,必将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和全民电脑普及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系汉王科技公司董事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