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第6上升到第4
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来工作时指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经济跨上新台阶,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65.5%,年均增长10.6%,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全国财政收入达到
5.13万亿元,增长1.71倍;外汇储备超过1.52万亿美元。
【解读】南京林业大学校长余世袁代表
在世界银行公布的国家GDP排名中,中国首次超越了英国和法国,由第六位跃居为第四位,成功跻身世界经济第一方阵。排名的进步虽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确实是中国经济实力增强的最佳证明。这几年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使得数以亿计的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快速、持续、稳定增长无论对中国还是全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经济对亚洲地区经济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同时中国的经济影响力甚至超出了亚洲,在国际经济舞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明显和积极的。
其实我们不光是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了显著提高,同时也越来越重视GDP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以前很少有人认为,中国的增长速度是可以持久的,我们的实践打破了这个怀疑。但是我们在成绩面前不能骄傲,经济增长不仅仅是一个总量的问题,还牵涉到一个人均GDP的问题。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意味着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消费选择的增加。经济总量的增长,预示着我们在改善民生工作上有了新突破,但同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环境、能源消耗过高等问题。我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充足的居民储蓄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这些条件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的基础。我们还要继续提高生产率,转变发展模式,科学发展,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采访整理:本报记者郑晋鸣)
3.14% 4.66% :排放双下降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经过各方面努力,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2007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2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近年来首次出现双下降,比上年分别下降3.14%和4.66%。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重要转变。
【解读】河南省南阳市市长朱广平代表
作为南水北调源头城市,河南省南阳市这些年的发展印证了这一点。南水北调是举世瞩目的世纪工程,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都在南阳,丹江水将从我市淅川县的陶岔村沿中线长渠蜿蜒北上,直达华北、京津地区,因此,环保问题特别重要。我们提出要打造学习型、服务型政府,提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统筹经济社会生态发展,倾力打造绿色南阳和生态大市,确保一渠清水送达目的地。
我们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指导库区县围绕水源地环境保护,减少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对水质的污染。目前,水源区配方施肥面积达到60%以上,有126.2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省级认定;发展环保工业,渠首淅川县先后取消了6个大型建设项目选址方案,中止了10个中型项目的前期工作,取缔了20个违规建设项目,“九五”以来,库区汇水区域没有新上一家重污染工业项目;发展环保产业,对重污染的“十五小”企业实施关闭,对违反环保政策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确保了水源区90%以上的地表水功能区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区的水质标准,同时大力开发生物质能源、多晶硅太阳能、水电、风能等无污染可再生的绿色能源。
这些措施的实施带来了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南阳继200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后,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400亿元,达到1406亿元,增长13.1%,连续19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这又进一步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如今,在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大事上,有关部门和干部首先想到的是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可以说,这是一个关系未来的根本性转变。(采访整理:本报记者刘先琴)
CPI控制在4.8%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
【解读】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蔡奇代表,河海大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章青代表
温总理提出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的目标,与去年物价实际上涨水平是持平的,意味着今年物价形势比较严峻,4.8%的涨幅虽然比理想的4%以下的温和可容忍的物价涨幅标准略有上浮,但目标的制定也表明政府已经对市场形势做了充分的评估,是鉴于当前物价形势而客观制定的。这一目标的制定,尊重了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对中国未来物价走势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目前中国物价涨幅不会给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态势带来太大的冲击,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物价上涨背后是更值得关注的民生问题。就目前的形势来看,物价上涨已经给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面对当前形势,政府要在加强价格监管和调控、大力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积极促进居民消费,维护市场稳定。对食品、房地产等价格过高的行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抑制相关行业价格过快上涨;对低收入阶层,在扩大就业、提高低保水平等方面出台操作性更强的政策,努力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同时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鼓励和引导合理消费,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同时这两个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各个地方的支持。对于各地来说现在比的不仅是GDP,更应该把精力放到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和加快社会建设上来,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大背景,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宏观调控,地方的繁荣发展也难以实现,所以各地区要在全国一盘棋的整体思路下,结合各自的区域特色和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采访整理:本报记者郑晋鸣、付小悦)
|
|
今秋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0
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继续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提高保障水平。适当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认真落实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措施。在试点基础上,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解读】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代表
在去年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的基础上,今年又将这一措施推进到城市,这是政府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这意味着教育公平的进一步全面实现,意味着让老百姓共享改革成果,均等享受公共服务,尤其是使教育成为真正纳入公共财政保障的公共产品,有着重要意义。
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报告对2007年工作的总结和对2008年工作的安排是有继承性和连续性的。从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的推进,到高中、大学阶段助学体系的建设,都围绕着“教育公平”这一目标。教育是一个人一生的基础,通过教育,能使所有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对于实现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也体现了让改革开放的成果由每一个家庭共享的理念。
关于教育,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更加关注”上:一是更加关注教育质量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方面更多地关注普及问题,主要是扩大基数。现在,数量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的关注核心必然要转移到质量上来。二是更加关注素质教育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实践层面上,始终没有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围绕着高考指挥棒,牺牲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体健康,对孩子的兴趣、习惯、责任培养都不利,这个问题已到了无法回避的时候,也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考虑的战略问题。三是更加关注教师队伍培养问题。优秀教师是教育公平的基础,在农村教师队伍中,这个问题更加显著。四是更加重视教育投入。报告中说今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将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中央做出了表率,希望全国各级政府也为增加教育投入共同努力。(采访整理:本报记者付小悦)
6条经验:源泉与法宝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过去五年,我们在丰富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体会是:第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第二,必须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必须坚持搞好宏观调控。第五,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第六,必须坚持依法行政。
【解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代表
“启生人之耳目,穷法度之本源”,温总理报告提及的六方面的经验,是对我国五年实践的全面、准确、精辟的总结与阐述,也是我们取得五年巨大成就的源泉与法宝。当我们回首改革之路时,每一条经验都显得那么重要和真切,每一条经验都孕育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含义。
报告将解放思想作为第一条宝贵经验,我觉得不仅因为它是五年实践的“首功”,同样因为它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中起到的重大作用。从冲破“两个凡是”,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是对固有思想的一次艰难冲击。从包产到户,从工厂承包,每一个改革尝试都是在思想解放的前提下成行。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还是在教育公平上迈出重大步伐,无论是取消农业税、还是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每一个成就的取得都与解放思想息息相关。而解放思想的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们作为我党的思想路线,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东北师范大学的发展同样验证了解放思想的力量。我们根据多年的教育实践提出了新世纪的教育理念――“尊重的教育”。我们希望通过倡导这种理念,使教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和个性发展。当然,我们更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他们未来的教育生涯中积极践行这种理念。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思想上的探索,才有了实践中的创造。
在政府工作报告的总结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与宏观调控,分别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我们每个人,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都能体会到其中的含义。报告同时提出要坚持执政为民、依法行政,让我们看到了“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的真正承诺。(采访整理:本报记者曾毅)
832亿元:支持卫生事业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今年重点抓好四件事: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此,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亿元支持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重点向农村和基层倾斜。
【解读】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孙诚谊代表、云南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吕燕玲代表
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里涉及卫生方面的文字分量和字数每次都有所增加,今年国家再次增加100多亿元支持卫生事业发展。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孙诚谊代表认为,这说明政府心中一直装着老百姓的看病就医问题。
5年来,全国财政用于医疗卫生支出累计6294亿元,比前5年增长1.27倍。大笔财政的投入让贵州山区的百姓在医疗上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截至2007年8月,9个市(地、州)都已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现已建立28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人口约330万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框架目前已基本形成。现在全省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能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70多个。
温总理在报告中指出,今年国家将重点健全农村三级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且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将扩大到全国50%以上的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是卫生服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它能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作为一位来自基层的医疗工作者,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吕燕玲代表亲眼目睹了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通过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有效地改善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状况。昭通市现在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率达到80%,报销比例也在逐年提高。
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实施住院分娩补助政策。这非常及时,昭通市2003年就让11个县、区的农村妇女享受分娩医疗补助,孕妇在县、乡卫生院顺产一个小孩,政府补助400元,残疾和特困户等特殊群体还有特惠政策。昭通市实施这一政策后,孕产妇死亡率由2000年以前的十万分之一百二十降低到2007年的十万分之三十几。(采访整理:本报记者王晓樱、任维东)
1134亿元:科技支出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科技支出1134亿元,比上年增加134亿元。完善和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解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王树国代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刚代表
由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核心环节就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振兴装备制造业是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任务。所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围绕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等关键领域,推进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元器件自主研发和国产化。”要想真正把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关键环节是解放思想,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为了使装备制造业快速可持续发展,政府应以国际化的视野,提出科学的规划和相应的政策。
推进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任重道远。黑龙江作为老工业基地,多年来发展缓慢,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的步伐迟缓,明显落后于国内其他地区,更落后于国际同行业企业的发展,在新一轮竞争中一些企业效益虽然好了,但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比如齐齐哈尔的齐重数控、二机床集团两家机床企业,目前已跻身中国机械行业500强,但核心技术还很落后,很多技术只能采用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力量来发展,对企业长期发展有着很大制约。一重集团作为中国机械行业的排头兵企业,也存在同样问题。所以,要把推动重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一个突破口,对重点工业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给予大力支持。(采访整理:本报记者谢文)
3104亿元:五年文体支出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具有公益性质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明两年内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
【解读】国家图书馆馆长、党委书记詹福瑞代表
5年来,政府对于文化建设和发展越来越重视,全国财政用于文化体育事业支出累计达3104亿元,比前5年增长1.3倍。近年来,政府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以国家图书馆为例,购书经费由原来一个亿增长到1.35亿元,专项经费增加力度更大,充分表现出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视。
5年来,县乡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扎实推进。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讲到要进一步“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推进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这和免费开放具有公益性质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同是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年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让更多的老百姓享有更多公共文化服务,享受到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文化实惠。正是在国家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国家图书馆才能在今年正月初一,推出国家图书馆免费服务,让更多老百姓走入图书馆,享受公共文化的均等服务。
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突出了一个主体,那就是政府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担当关键性、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服务型政府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具体实践。
(采访整理:本报记者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