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听一个全国劳动模范谈“家事”

2008-03-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李志勇 我有话说

家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位,也是每一个人最依赖的场所。而对于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公交集团718路售票员刘俊华来说,“家”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每当谈起自己的这些“家事”,刘俊华都是如数家珍。

公交给我一个“家”

刘俊华曾经有个幸福的家,一份满意的工作,一位体

贴的丈夫,一个听话的孩子。而自从1994年她由于工厂经营不善下岗之后,接连而至的不幸就降临在她的头上。下岗之后不久,家里的顶梁柱、一向健康的丈夫被检查出胃癌晚期,3个月后永远离开了她和孩子。那一刻,刘俊华被彻底击垮了,她像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没着没落的。

但为了年幼的儿子,她不得不生活下去。她开始了“游击式”的工作,摆过地摊、卖过矿泉水、贺年片等等,吃饭都成问题。此时的她做梦都想有一份安定的工作,过上安稳的日子。

1999年,刘俊华看到北京巴士公司718路正在招售票员,决定去试一试,没想到真就考试通过被录用了。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刘俊华的心中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信心和勇气,她感觉到又有了一个“家”,一个可以让她依靠的“家”。

10米车厢成大“家”

在有了一个新“家”后,刘俊华下定决心要把这10米车厢变成每一位乘客的“家”。

刘俊华说,她的工作不只是撕张票或是刷一次卡。“我们是在做一件伟大的事,售票员就是一个和谐的使者、文明的传播者,是党中央建设和谐社会精神的一个具体实践者。”

只要是上了车的乘客,无论是老、弱、病、残,还是农民工,刘俊华都积极主动提供周到的服务。一次,一位老大妈在车上大小便失禁,周围的乘客都嫌味道难闻躲得远远的,刘俊华主动为老人清理并搀扶老人下车。

“出门在外的人最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我和孩子最困难的时候,吃了上顿没下顿,最希望的就是能有人安慰我一下,雪中送炭是很多人最需要的。”

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她为了能让乘客听清报站,缓解乘客的恐惧心理,在做好自身预防工作的同时,坚持不戴口罩。

大“家”和谐小“家”福

10米车厢中,刘俊华为乘客提供了如家一般的服务,而刘俊华也从乘客那里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

一次,一个显得很腼腆的小男孩上了刘俊华的车,下车时从手中的袋子里拿出一块石头默默地塞到她的手中。孩子的妈妈说,这是男孩的宝贝,平时总拿在身边。“刚才看了你一路服务乘客的做法,他才把这个给你,说明他喜欢你。”

还有一次,一位老大妈就为了坐刘俊华的车,别的车来了都不坐,在寒冷的室外整整等了1个多小时。这样的例子在刘俊华的经历中数不胜数。

在刘俊华的带动下,718路车队也涌现出一大批服务先进典型。很多司售人员都表示,刚开始上车工作的时候心中只想着养家糊口,有份工资就行了,但在刘俊华的影响下思想有了转变,工作积极主动了,不少人入了党、评了先进。在休息时间,很多职工都主动到站台去维持秩序。

刘俊华获得了很多荣誉。2004年,刘俊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她的大照片上了报纸头版。她上学时的班长多年不见后从报纸上认出了她,就联系同学举行了一次聚会,之后经过朋友们的撮合,两人组建了家庭。

结婚后,丈夫主动承担了照顾孩子等家务。刘俊华说,家里有了这个依靠,自己工作上就更没有后顾之忧了。(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