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天和古籍善本打交道,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委员自有一种浓浓的“古书情结”。第一次参加政协会议,他精心准备的提案就是关于古籍保护的。说起那些深藏馆阁之中的古籍,陈力委员很是动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存的古籍有3000万册以上,其中超过1/3亟待抢救和修复。可全国古籍修复工作人员又有多少呢?大约100人
令陈力欣喜的是,从2002年起,文化部、财政部启动了“中华再造善本工程”,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以古籍的原生性保护、再生性保护工作为重心的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全面展开。目前,文化部及下属的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图书馆)正在进行建国以来首次“古籍生存状况普查”,为浩如烟海的古籍摸清家底;同时,《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国家重点古籍保护书库”的评选、古籍保护修复人员的培训等工作也陆续开展。“我们还准备建立国家级古籍保护修复实验室,因为古籍的修复不能只靠传统的口口相授,也要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把保护和修复建立在科学检测分析的基础上。”陈力说。
“古籍保护是一项和时间赛跑的事业,时不我待,必须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陈力提出建议:建立若干个国家级古籍保护修复中心,授权对国家珍贵古籍进行修复,长期开展修复人员培训,同时在中心建立人才培养和认证机制,使古籍修复良性发展,科学规范;对古籍收藏量较大的收藏单位,国家投资建立专门的古籍馆,对古籍进行全方位保护和安全保管利用。
“经过30年改革开放,国家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现在已是全面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时候了。为子孙后代留住民族的根,加大投入,刻不容缓。”陈力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