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美国悍然发动朝鲜战争,将战火烧到鸭绿江畔。危机时刻,党中央、毛主席毅然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志愿军炮兵某团在即将开赴朝鲜战场之际举行了誓师大会,5连指导员麻扶摇代表全连官兵走上讲台,慷慨激昂地朗诵了一首根据战士们的请战书而创编的“枪杆诗”:
雄赳
当他朗诵完这首诗,战士们群情激昂,斗志昂扬,全场沸腾起来。于是,这首诗便出现在该团的一个油印小报上。后来,新华社记者陈伯坚到麻扶摇所在部队采访,偶然看到这首诗,并对它颇有兴趣。于是,他在一次战役结束后撰写《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战地通讯中就引用了这首诗作为开头,但同时也将其中“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中华好儿女”改为“中国好儿女”。月底,这篇通讯刊登在《人民日报》上。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周巍峙发现了这首诗,于是便欣然为之谱曲,其歌名是“打败美国野心狼”。这首歌曲不久就被刊登在《人民日报》等刊物上,只标明“周巍峙曲”而未透露词作者是谁。但这首歌曲迅速传到朝鲜战场和祖国各地,成为一首鼓舞人心的战歌。不久,歌曲更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并标有“志愿军某部战士词”。1954年,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全国群众歌曲评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获得一等奖。直到1959年,音乐出版社出版大型歌集《歌唱祖国》时才标明“麻扶摇词”。
这首歌曲简短有力,气宇轩昂。开始的两乐句,一字一音,铿锵有力,使人联想到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坚定步伐。接着的两个乐句,节奏变得稍微舒展,抒发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从容不迫、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末句“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更精彩:“抗美援朝”四字用了四个“持续音”,强调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光荣使命;“打败美国野心狼”的“打”字用了全曲的最高音、最强音,将这个象征战斗精神的字眼凸显出来,顿时给人一种威风八面、正义凛然的艺术效果,表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心和英雄气概。抗美援朝时期,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鼓舞了我军斗志,也激发了中国人民保卫和建设新中国的热情。它既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标识”,又是那个时代中国人民最坚定、最有力的声音。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词全文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