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国学科发展的六个特点和趋势

2008-03-2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了《学科发展报告(2007-2008)》,总结了我国物理学、天文学、海洋科学等20个学科2007年的发展状况,并预测未来趋势。《报告》分21卷,是由中国科协组织22个相关全国学会的40多位院士和600多位专家学者编撰完成的。

基础研究呈现较快发展态势。近年来,我国坚持服务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

索相结合,大力发展基础研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一些学科的研究水平逐渐步入国际科学前沿。譬如,在物理学领域,我国理论物理学家在CP(电荷―宇称)对称性破坏和夸克―轻子味物理的理论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战略需求引领学科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我国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能源动力、交通运输、矿产资源、环境保护、生物、医药等领域面临大量紧迫的现实发展课题,这给相应学科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又赋予了极好的发展机遇。譬如,我国成功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探测卫星。该项目在深空探测领域突破了卫星的轨道设计、热控制、测控数传等关键技术,卫星的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同类月球探测器的先进行列。

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竞争潜能。在航天科学技术领域、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在深水机器人研制方面、在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都涌现出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譬如,我国航天科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众多领域,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以及国际影响。

成果应用促进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要求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譬如,在核科学技术领域,秦山二期核电站是我国首座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商用压水堆核电站,它的建成使我国实现了由自主建设小型原型堆核电站到自主建设大型商用核电站的重大跨越,对促进我国核电国产化发展,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交流合作增添学科发展活力。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增强,及其作用的日益彰显,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譬如,在天文学领域,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是与日本和意大利共同合作完成的。该观测站被我国科技部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

重大突破尚待理论方法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水平还相对落后,创新氛围不容乐观,原始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生产关系与科技生产力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学科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很不平衡,一些学科的许多研究领域整体还处于落后或跟踪状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数量还不够多,能够总揽全局的战略科学家和能够带领团队攻克国际学科前沿领域课题的领衔科学家还很缺乏。个别学科由于活力不足,过于封闭,相关的研究领域队伍建设滞后,因而发展缓慢,令人忧虑。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院士指出,尽管物理学等20个学科的性质、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各不相同,但综合分析这些学科近年来的上述进展情况,仍可从中获得学科发展所应具有的某些共识。(1)遵循科学研究规律,倡导科学文化精神,乃是各学科健康、顺利发展的根本;(2)鼓励原始创新,重视理论建树,乃是学科尤其是基础学科占据国际前沿阵地的关键;(3)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类社会持续和谐发展,乃是各学科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方向;(4)强调以思维方法、研究方式和研究手段为对象的方法创新,乃是各学科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客观要求;(5)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乃是学科尤其是应用学科始终保持活力的根本;(6)促进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推动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乃是各学科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7)重视团队建设尤其是具有战略发展眼光的科技领军人才的培育,乃是各学科持续、稳步发展的保障。

白春礼认为,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重大跨越、重要发现和重大发明,都与思维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密切相关,因此,重视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将对今后我国各个学科有更高水平的迅猛发展,各学科领域涌现更多重大的科技突破起到重要作用。他说,理论创新通常意味着新的研究领域的开辟,预示着新的学科的诞生,昭示着新的成果的涌现。方法创新带来的重大科技突破和整体效益的提高,在一些学科领域得到很好的反映和体现。(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供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