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淮海工学院院长晏维龙教授的科研项目“流通主导型渠道的生成机理及其效率增进机制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这既标志着该院在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有了新提高,也是该院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加强科技开发的又一新突破。作为地处苏北连云港市的唯一一所江苏省属本科院校,该院充分发挥学科和人
学科龙头成为发展引擎
淮海工学院拥有与地区经济联系密切的海洋、机械、化工、电子等诸多专业的教授等高层次人才近500人。他们除了将自己的光和热引入到学生身上,传达到社会岗位,还与地区科研机构、厂矿企业甚至渔民、百姓相对接。“产学研”一体化让淮海工学院切实成为地方经济的引擎。
为了增强服务地方功能,淮海工学院联合社会各方力量,建立了开放性的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的服务机制,延伸服务链条,为可持续服务地方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7年,学校提供50万元作为连云港市校企合作的启动基金,承担企业的前期付费风险,扶持更多的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加快连云港地区企业的科技进步。目前,淮海工学院已与连云港市近百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协作关系,仅去年一年,校企合作双方完成各类项目86项,其中申请专利22个,创造直接、间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约15亿元。
与此同时,学校与当地科技局共建了“连云港现代设计与制造工程中心”、“连云港生物海洋技术工程中心”,与江苏田湾核电站建立核电文献中心,与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康淮海洋药物研究所”等,搭建了多种科技创新平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智囊库。在成熟的学科建设平台基础上,“江苏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近期落户淮海工学院,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投资总额为1200万元的“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更是壮大了海洋学科这个龙头。
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淮海工学院在当地都有较强影响。该院多名学科带头人被聘请为连云港市政府决策智囊团成员。学校还建有多个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机构,企业战略研究所、对策论应用研究所、现代港口物流装备研究中心、《西游记》文化与传播研究所、徐福研究所、古代戏曲小说研究所等,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和传播先进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明星带来亿万财富
高校除了输送合格的人才以外,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是关键。在连云港市近期开展的十年来“感动港城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中,淮海工学院阎斌伦教授是唯一因科技成果应用的巨大贡献而当选的,他的一项科研成果“河蟹秋冬季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在江苏沿海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在“九五”期间早已超过了10亿元。
淮海工学院在“培养一个科技带头人,带动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科技服务地方思路引导下,高度重视对科技带头人的培养和支持,在许多领域具有学术造诣高,科研能力强的科技带头人,产生了声名远播的科技明星,许多科技成果转化为当地现实的财富。该院许兴友教授的《对虾饵料粘结方法》、张田林博士的《溴系阻燃性环氧树脂开发》、刘玮炜博士的《虾红素的提取》、李树安博士的《氯化溴的合成与开发》、张所信教授的《螺旋藻的综合利用》、张嘉岷博士和王淑军教授的《海洋生物活性质的研究》等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城市空间管治信息采集研究”、“多排孔混凝土砌块墙体外保温措施选择”、“二元酚清洁生产新工艺研究”、“日本鲟发育机制及育苗技术研究”等科研成果更是解决了一些行业困扰多年的技术难题。该院海洋学院教授新近研究的“中国对虾与缢蛏高密度混养推广”项目在连云港推广应用,带动了数千农民增收致富。2007年,当地赣榆县实施开发虾蛏混养面积就达1万多亩,生产缢蛏1500余吨,对虾近600吨,仅此一项为当地增加经济效益3000万元。
在当前的产业转移及新农村建设中,淮海工学院土木工程、机械、电子、化工等专业的教师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深入企业与农村帮助他们实现产业定位、技术攻关及科学规划,深受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赞誉。
“本土化”人才撑起一片天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淮海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2007年实现96.4%,众多用人单位对淮工培养的学生表示认可和赞赏。这得益于该校立足苏北,培养“本土化”人才的办学定位。淮海工学院党委书记刘健说,“立足苏北,培养高质量的应用性人才,做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大文章”是淮海工学院20多年来不变的追求。如今,淮海工学院为苏北培养各级各类人才近3万人,为苏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高校为地方经济服务,首先要抓住专业建设这个龙头。淮海工学院始终坚持为苏北尤其是连云港经济战略需求培养人才的办学方向,所设置的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适应了连云港支柱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日语、韩语、外贸等专业人才十分走俏,较好地适应了当地外向型经济主攻日韩的发展战略定位,一大批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本土就业,学有所用。特别是国家实施发展海洋经济战略和欠发达沿海地区海洋人才匮乏的状况,更是切中了淮海工学院蓄积多年的海洋人才培养的脉络。该院优势中寻求强势,面向海洋,强力打造海洋品牌,新设置了海洋管理、海洋技术、水产养殖(海产品加工方向)、环境工程(海洋环保方向)等一批涉海专业,直接面向海洋办学的本科专业有8个,海洋人才培养已初具规模,据统计,在当地海洋管理、港口、养殖等涉海领域,直接从淮海工学院选取的人才逐年上升,2006、2007这两年已有千余名毕业生投身地方海洋等行业,在当地形成了规模化人才来源地,成为江苏海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江苏“海上苏东”战略的实施和“海上连云港”的建设作出了贡献。